【讀者舉手】我們如何認識自己、決定自己要成為或拒絕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從前認識的某個人》

Photo Credit: Pakutaso 文/田羽心 初看《我從前認識的某個人》這個書名,以為謳歌的是《未聞花名》、《聽說桐島退社了》這類描述未成年時的懵懂無知,其實是參雜年少輕狂的恣意妄為、伴隨情竇初開的酸甜苦辣、交織家族背景的權力威壓故事,與成年出社會而練就的道貌岸然、矯情市儈是截然不同的青…

【讀者舉手】惡意無所不在:《惡之芽》

文/于翎 日本推理作家貫井德郎所撰寫的《惡之芽》,單從書名即破題且具備無限延伸的想像空間,顧名思義就是「惡」的「芽苗」。在翻開書頁前,不禁猜想作者究竟是想描繪以惡意為養分的芽苗樣貌?還是書寫惡意如何萌芽成長?進入《惡之芽》的書中世界後,便會發現不僅兩者皆是,而且那份惡意竟是在人們不經意的角落悄然滋生…

不讀宮部美幸,不讀推理?那就讀《鄰人的犯罪》

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因故重讀《鄰人的犯罪》(我らが隣人の犯罪)──老實說俺早就忘記初讀這書是什麼時候的事了,回頭翻翻當年買的紙本書自然找得到線索(俺會在第一次讀完一本書之後,在書末的版權頁或蝴蝶頁標注日期),只是那書早已不知收在哪個紙箱裡;可以粗略推估初讀的時間距今絕…

【讀者舉手】精純已致,方成玉粹──讀《刀背藏身》

文/平遙 《刀背藏身》為武俠作家徐皓峰,以多篇民國時期的武館為背景──〈師父〉、〈國士〉等篇小說輯成的短篇集。 在現代,大眾對於武俠小說的印象,始終脫離不了金庸、古龍等知名作家的影響。但是徐皓峰的武俠,並不屬於上述兩者。更精確地來說,他寫的不是武俠,而是武術。 「武術」並不同於「武俠」,武術是一種實…

福爾摩斯加上克蘇魯神話──我給予自己的「大遊戲」挑戰!

詹姆斯.洛夫葛羅夫給台灣讀者的特別說明 古老魔神。來自已知太空邊界的無名妖物。對人類保持敵意的宇宙。 自從四十六歲的霍華.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於一九三七年逝世以來,他的著作便獲得了漫長的生涯。洛夫克拉夫特在作品中描述的私密恐懼,到今日都持續繚繞在讀者心頭,使他們感到入迷,也激發了無數作家的想像力。…

《微光的召喚師》的成功漫畫方程式:勇者探險、BL戀情和可愛魔物?

文/翁稷安 勇者的組團探險加上BL的戀情,以及各式各樣兇惡與可愛的奇幻魔物,三者相加,幾乎就是一則成功漫畫的勝利方程式。然而,勝利方程式看似可靠,但在提供保障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那就是讀者在閱讀時的預期心態:是否曾看過類似作品,覺得了無新意?又或者對於公式有太多的期待,會要求更多更好更完美? 必勝…

【讀者舉手】放調味料的學問:《一開口撩人又聊心》

文/彗星 被異性喜歡,被同性肯定,不冷場、不辭窮、不尷尬、不被句點的人際互動課。 聊天這件事往往都是從身邊的朋友、家人之間,一邊看一邊學習,但是有沒有經歷過明明兩個人講了同樣類型的事情,對方講的讓現場充滿笑聲,但換成我們講時卻讓現場氣氛降到最低點,這問題到底出在哪?《一開口撩人又聊心》可以解答這個疑…

【讀者舉手】馬克思會如何解決氣候問題(順便解決資本主義)?

文/羅馬薩滿 近來連續讀了兩本與氣候變遷有關的作品,立場大異其趣。一是日本哲學家齋藤幸平承襲馬克思精神的作品:《人類世的「資本論」》;另一本《如何避免氣候災難》,則是由資本家中的資本家─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茲(Bill Gates)所寫。 所謂兩者立場相異,並非是這兩位作者對氣候變遷帶來的災難性後果有什…

【雲門特輯】原來,我們都是波

文/張嘉淵 廣達電腦技術長,廣達研究院院長 有人說,舞蹈是運動中的情感;情感是運動中的能量。而物理上,波傳遞能量而非物質。如此,波和舞都是能量和情感的載體,舞將情感轉化為有形的動作,如同波能傳遞能量,舞蹈也以其獨特的方式傳遞和激發情感。 人類的感官可以認知、能夠視覺化的波,多半是巨觀世界的機械波。如…

閱讀《巴別塔學院》的三層趣味

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1829年,世界上多個國家籠在霍亂的陰影下,那是歷史上的第二次霍亂大流行,許多人認為也是19世紀最嚴重的一次霍亂疫情。疫病從印度開始朝各個方向延燒,向東進入中國,向北進入俄羅斯,向西進入歐洲,再因移民與貿易之故被帶到美洲大陸,北部的美加地區及中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