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耀升 「那段沒有人有興趣提起的年代,其實決定了台灣目前的命運,但是我相信它是在種很特殊的氣氛狀況下面被刻意忽略,並不代表那個時代的空白,或是我們對當時事情的健忘。」 這段話是楊德昌受訪時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背景,1960年代,所下的註腳,同樣的,也等同是楊德昌對自我創作宣言:他的創作不只…
文/張耀升 近幾年,溫子仁除了自己導演的驚悚片與恐怖片無一例外地獲得成功之外,由他監製的恐怖片如《安娜貝爾》、《鬼關燈》也同獲好評,一系列恐怖片的成功使他晉升當代恐怖大師。在溫子仁之前,恐怖曾有一段時間的沈寂,陷入窠臼難以突破,溫子仁的恐怖與以往恐怖片有何不同?是藉由哪些電影技術來形塑「溫式恐怖」風…
文/張耀升 2016年6月徐皓峰的《師父》在台上映,這是徐皓峰第一部在台商業上映的電影,迅速引起影人討論,紛紛稱其為「新品種武俠片」。徐皓峰的來勢洶洶帶來許多刺激,但徐皓峰的新品種是如何變種?他的「新」是新在形式?主題?風格?技術?《師父》一片以兵器為主,徐皓峰這把刀看起來銳利、怪異又招招致命,以下…
文/張耀升 相較於修復版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楊德昌還有另外一部數位修復作品,那便是數年前中影修復計畫的《恐怖份子》。 這部將近30年前的作品,至今仍然毫無過時感,且意義至今仍有重新詮釋的空間,尤其《恐怖份子》中的聲部與影部,幾乎可作為分析與創作的示範教材。
文/張耀升 歷經超過十年的修復計畫後,美國標準收藏公司終於在今年三月推出完整修復版長達237分鐘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距離當初上映的1991已經過了25年,《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魅力毫無減損。 無論電影美學或時代意義,這部楊德昌的作品都是台灣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如今終於以數位修復的完整面貌重…
文/張耀升 小編提醒:本專欄方向為深度文本分析,若刻意迴避情節討論將淪為空泛形容、片段簡介或花絮報導,因此以下必然有雷喔! 車子被困住而離不開現場的張震站在高捷對面,問起樓上住戶「小馬」,抽著煙的高捷平順地談著「小馬被槍斃了」,鏡頭分兩次zoom in了一下,觀眾瞬間意識到攝影師的在場,這樣不順暢的…
文/張耀升 小編提醒:本專欄方向為深度文本分析,若刻意迴避情節討論將淪為空泛形容、片段簡介或花絮報導,因此以下必然有雷喔! 一個橫向移動的建立鏡頭以俯瞰的角度拍攝匆忙但不特別有朝氣的城市馬路,向上移至都市大樓,看見台北地標之一的圓山大飯店被夾在兩片大樓窗面中,是一幅中景夾擠遠景的構圖,接著鏡頭繼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