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好好玩 2021上半年土象與風象星座該讀什麼書? 發表於 19 1 月, 2021 By 愛麗絲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愛麗絲 生而為人,我們總有許多疑問,關於自己、人際關係、政經局勢、未來想望等。於是從古到今,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我們都希望研究出一番規律、有所依循,或者,能讓我們早早藉由各種徵象,預知未來的命運。 這些無窮盡的追尋,除了透過點點繁星,也能在字裡行間,藉由閱讀找到答案。 完整文章
閱讀好好玩 2021上半年火象與水象星座該讀什麼書? 發表於 15 1 月, 2021 By 愛麗絲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愛麗絲 生而為人,我們總有許多疑問,關於自己、人際關係、政經局勢、未來想望等。於是從古到今,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我們都希望研究出一番規律、有所依循,或者,能讓我們早早藉由各種徵象,預知未來的命運。 這些無窮盡的追尋,除了透過點點繁星,也能在字裡行間,藉由閱讀找到答案。 完整文章
閱讀好好玩 好想再讀「第一次」!──那些初讀經驗太震撼的書 發表於 9 11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ixabay 編譯/暮琳 人生中有這麼好多想重來的事:假期結束的前一晚拚命祈禱星期一消失,讓時間倒退重來;和喜歡的人看電影時,暗自期待有人不小心按下重播鍵;去聽心愛樂團的Live,和朋友哀號好希望這輩子就這樣重複今天晚上。這麼這麼多的「重來一次」 完整文章
閱讀好好玩 在好萊塢,決定要用哪份劇本的人,其實沒讀過劇本 發表於 10 9 月, 2020 By Waiting Photo Credit: Unsplash 編譯/Waiting 在好萊塢,若是沒有一定程度的名氣,那麼你嘔心瀝血寫下的劇本,可能從來都沒有被交到有實際決定權的人手上過。 情況是這樣的。在你寫完劇本,並寄到電影或製片公司後,劇本通常會被交給他們內部的專業審閱員,而這些審閱員會在閱讀劇本的過程中,製作出一份摘要報告,內容包括故事大意、角色分析、作者簡介,甚至是以幾句話道出電影賣點的短句摘要等內容。 完整文章
閱讀好好玩 敏感壓抑、堅強卻又脆弱無依——《正常人》描繪的千禧世代日常心事 發表於 22 7 月, 2020 By 愛麗絲 Photo Credit: IMDb 編譯/愛麗絲 愛爾蘭作家莎莉.魯尼(Sally Rooney)撰寫的小說《正常人》(Normal People),因細膩刻畫千禧世代情感糾結、敏感心事,甫出版即登上美國銷售排行榜,在出版四週內銷售近六萬四千冊精裝版書籍,原著改編同名影集《正常人》播出後亦掀起狂潮,本年度的TV Choice雜誌票選獎( TV Choice 完整文章
閱讀好好玩 如果讀書的大人多了,愛讀書的小孩就不會少 發表於 20 7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編譯/暮琳 美國媽媽唐娜刊登在《衛報》(The 完整文章
閱讀好好玩 這些電影備受好評,卻被它們的原著作者深惡痛絕 發表於 1 7 月, 2020 By Waiting Photo Credit: IMDb 編譯/Waiting 在大多數情況下,作家通常樂見自己的著作被改編為影劇作品。畢竟,除了版權費確實也是一筆收入之外,這麼做同時也是一種有效推廣原著,甚至是建立作者知名度的方式。像是史蒂芬.金(Stephen King)便曾在提及《魔女嘉莉》(Carrie)電影版時表示:「電影使書成名,書則使我成名。」 完整文章
閱讀好好玩 一個賣書的地方,為什麼要做那麼多其他的事? 發表於 31 3 月, 2020 By 愛麗絲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愛麗絲 如果你是個愛閱讀的人,那麼或許會發現,你到處都能接觸與書籍、閱讀相關的訊息。 例如這個臉書粉絲團上每日用與書最貼近的方式回應時事,除了跟上話題,也試著從閱讀找出答案;媒體網站閱讀最前線整理國內外出版資訊及趣聞、不定期專訪作家,讓讀者更貼近作品背後的故事;你訂閱的Line 完整文章
閱讀好好玩 用虛構小說切入當下時事,挑戰觀看新聞的另一種方式 發表於 25 3 月, 2020 By Waiting Photo Credit: Unsplash 編譯/Waiting 一個名為《現代紀事錄》(The Chronicles of Now)網站,於2020年3月初開始運營,網站的主要經營者,是曾在《君子雜誌》(Esquire)擔任編輯超過十年的泰勒.卡伯特(Tyler Cabot)。 完整文章
閱讀好好玩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大賣超過一千五百萬冊,但讀者可能只讀了⋯⋯2.4%!? 發表於 17 3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編譯/暮琳 如果說紙本書的寶貴之處在於紙的觸感、書的氣味、收藏價值或幫助記憶的實體感,電子閱讀則為讀者與出版業者帶來其他禮物:近乎無限的收納空間、攜帶便利性、搜尋功能以及最重要的——統計數據。當全世界都試著用數字來獲取資訊,電子化的書本除了服務讀者、為讀者提供內容,同時也替作者與出版業者提供了了解讀者的新管道。「霍金指數」(Hawking Index)便是其中一個有趣的例子。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