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書單:歧視與言論自由

台大經濟系學生的歧視發言引起公憤,這篇介紹一些跟歧視、仇恨言論、言論自由有關的書給大家參考。以下我把這些書並列,說明他們在臺灣相關議題上能帶來哪些幫助。 《隱性偏見》:偏見的產地和治療手段 在中文世界裡,潔西卡.諾黛兒《隱性偏見》是我讀過討論歧視和刻板印象最完整的書。諾黛兒使用心理學研究介紹刻板印象…

為什麼台大經濟的惡搞政見傷害了言論自由?

可以在政見欄位發表歧視言論嗎?這是不恰當地惡搞,還是說這應該受到言論自由的保障? 2023年,臺灣大學經濟系系學會正副會長選舉引起社會關注,因為二號參選人陳伯錞和謝易陶的16點政見當中每一條幾乎都是歧視言論,例如: (1)非應屆生禁止進入系學會 (2)原住民、僑生、體育生入學名額減少 (5)A罩杯以…

《人選之人》裡的性騷擾:為什麼戰犯是簡成力

「如果我們因為這樣選輸了,你們就會被當成戰犯!」 「高副,你不能倒果為因。我們不是戰犯,簡成力是戰犯」 在台劇《人選之人》裡,公正黨組織部的簡成力是眾人皆知的豬哥,屢次性騷擾女黨工,然而事件總是被組織部張主任壓下,最後離開的都是女性。在《人選之人》第一季裡,簡成力性騷擾新進黨工張亞靜,反被壓制在地。…

非自願單身:父權如何影響男人

2014年,美國加州有個大學生進行無差別殺人,先在公寓持刀攻擊,接著下到大街開車衝撞行人並開槍,造成三人死亡十三人受傷。殺人兇手是艾略特.羅傑(Elliot Rodger)。羅傑當年22歲,行兇之前曾在網路上發表數則短片,主張自己受到社會孤立,交不到女朋友,並發表141頁的〈艾略特.羅傑宣言〉(El…

瞭解後悔,才不後悔

有些人把情緒理解成某種與理性對立的東西:情緒化的人不理性,而理性的極致,則像《星艦迷航記》裡的仿生人「百科」,或《宅男行不行》裡的科學家謝爾頓.庫珀,不但自己缺乏許多情緒,也不太理解其他人的情緒。然而,在這些藝術塑造的形象之外,人類也逐漸發現情緒和理性的關聯,或者用邏輯學家可能不會喜歡的說法:情緒背…

為什麼GPT-4沒有14歲人類的心智能力,以及為什麼我們應該停止用人類能力來描述AI

微軟發佈了GPT-4的能力評估報告,許多媒體報導了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GPT-4能通過莎莉小安測試(Sally-Anne test),因此「具備14歲人類的心智能力」。 GPT-4具備14歲人類的心智能力嗎?答案是NO,理由有很多,其中一個是GPT-4沒有能力像其他14歲人類一樣基於同儕壓力在抖…

關於歧視議題,為什麼「天生如此」幾乎都不是好說法?

假設某個職業領域長期性別不均,明顯男多於女或女多於男,基於這不太可能只是純粹巧合,所以下兩個說法至少有其中一個成立: 此性別不均背後的因素,都跟不平等或歧視無關。 此性別不均背後的因素,至少其中某些跟不平等或歧視有關。 如果性別不均是出於不平等或歧視,那我們就會虧欠很多人、有很多事情得做,所以大家都…

為什麼社會對女性外貌管特別多?

「火」是韓國獨立記者團體「追蹤團火花」的一員,和伙伴「煓」一起揭發了韓國史上最大的數位性犯罪「N號房」。在《您已登入N號房》這本書裡,除了說明前述案件,兩位作者也評論韓國社會的性別氛圍,其中一個例子,是「火」描述自己如何克服種種內外難關,才順利剪了短髮。 要擁有以男生來說稀鬆平常的短髮,火不但得對抗…

笑死,政治正確毀掉經典童話

在當前社會,「政治正確毀了作品」這種說法滿地都是,「抱怨政治正確」已經成為一種流行。不管是影視還是ACG,不管你身為觀眾多沒洞見,只要找到作品裡頭的政治正確元素,就不怕沒話可評論。即便「作者已死」的美學主張蔚為主流,許多人還是認為若作者「動機不純」,試圖用作品「教育觀眾」,那作品就有問題。 會抱怨「…

媒體如何利用你的道德情感來浪費你的時間?

你跟平常一樣用手指滑著社群平台,一則新聞標題步入眼簾,像是: 貓咪咖啡廳出餐等超過兩小時! 她當場留一星評論遭老闆趕人 遇水則發?他入住5600元飯店「連2房都漏水」:越想越火大 當眾在餐廳脫褲⋯⋯她拿兒童馬桶讓女兒如廁 網怒:當別人不用吃飯? 新聞寫的那些事情本來跟你毫無關係,這輩子說不定都不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