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犁客 如果成長時期經歷過20世紀的七、八零年代,那麼你對「書店」的印象可能和在九零或千禧年之後成長的人相差很多。 沒有所謂的獨立書店,沒有所謂的連鎖書店,賣咖啡和特色選書的小店尚未出現,本來走溫潤文化風格後來變精品百貨風格的誠品尚未出現,最早用連鎖概念經營以明亮大空間吸引讀者後來文具賣得比書還多…
文/愛麗絲 「就是聊啊,沒有任何預設,看到有意思的、有趣的,就和書店主人談起來了。」1997 年,鍾芳玲出版華文世界首本描繪西方書店樣貌的《書店風景》,帶讀者探訪她走遍天涯的書店體驗,也與接續出版的《書天堂》、《書店傳奇》組成「書話三部曲」。 對和書相關的一切都有興趣,鍾芳玲笑稱幸好父母開明自由,不…
從「原核生物」到「正斷層」,從「聯邦制」到「安培」,所有知識領域都會不斷累積新概念來描述世界,所以學知識就得學詞彙,很難避免,每個科目都一樣。但是為什麼大致上只有國文科出現要學生背誦詞彙註釋的爭議?大家提過很多說法,諸如國文課生詞較多、其他評量方式不夠「公正」或者學生語言能力難以應付、教學時間不夠等…
老實說,我不支持死刑,雖然也未積極主張廢死,十幾年前寫了幾篇文章,駁斥支持死刑才是唯一正義才是口人土的論點,我提出有憑有據的論點,得到極大的反響,有超多網友來留言,理性討論的是極少數,絕大多都是詛咒我親友最好是被虐殺而死,然後我再來主張殺人犯不該被判死刑! 那陣子,各種詛咒多到我身心俱疲,甚至一度真…
大疫之後,把觀眾再拉回戲院看暑期檔電影的,不是系列動作片的新作,而是科學家傳記《奧本海默》和沒人覺得會成功的《芭比》,這兩部電影甚至被合稱為「芭比海默」,以各種迷因姿態在網路上流傳,變成電影公司都沒想到的宣傳。 想想,大約五十年前,也有一部電影成為話題,才真的把「暑期檔」變成重點商業大片的推出時機。…
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1829年,世界上多個國家籠在霍亂的陰影下,那是歷史上的第二次霍亂大流行,許多人認為也是19世紀最嚴重的一次霍亂疫情。疫病從印度開始朝各個方向延燒,向東進入中國,向北進入俄羅斯,向西進入歐洲,再因移民與貿易之故被帶到美洲大陸,北部的美加地區及中南部…
文/犁客 「生老病死」四個字不管用在哪裡大約都會讓人有種老生常談甚或講廢話的感覺──不看前後文你都知道用上這四個字不是要慨嘆人生無常就是在勸導順其自然。 乍看之下這四樁的確都是我們身不由己的事,從非自願被帶到這個世界,一直到可能自願也可能非自願地離開。但仔細想想,你會發現當中有一樁明顯與其他三樁不同…
文/貓君 「抱歉。我以為我活下來了。但我並沒有。」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後稱《少女》) 張愛玲曾說:「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佐野洋子則在散文集《靜子》中點名了「獻給我從未愛過的母親」。無論是毒母或惡母,那些試圖把孩子的腳削成正確尺寸的母親、一幕幕濃於水的血緣悲劇,始終存在於每…
文/臥斧 ※原刊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讀艾倫.摩爾(Alan Moore)小說集《靈光》(Illuminations)書稿時,不免想起那些由他編劇的精采漫畫作品──尤其是〈我們所能瞭解的雷霆俠〉(What We Can Know About Thunderman)這篇以字數看來等於長篇…
文/犁客 是人多少有些屬於自己的小偏好,例如有的人喜歡點熱咖啡但放涼了才喝,有的人喜歡將雨未雨時分帶潮的空氣味道,這類小偏好風雅一點兒的會被視為個人特色,古怪一點兒的會被視為個人怪癖(當事人可能也不大會說出來讓別人知道),而這「風雅/古怪」的標準非常浮動非常主觀,說實在話和沒標準差不多。 有些小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