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權運動宣告書《玩偶之家》
「諾拉:你認為我最神聖的責任是什麼?
海爾默:要我來告訴妳嗎?難道不就是妳要對丈夫和孩子負的責任嗎?
諾拉:我還有其他同樣神聖的責任。
海爾默:妳沒有,妳還會有其他的責任嗎?
諾拉:對我自己負責。」──易卜生,《玩偶之家》。
19世紀的英國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是個女王當政、女權低落的時代。女性被視為次等的群體,她們在婚前是父親的財產,婚後則是丈夫的財產。尤其是中上階級的女性,她們成為家裡好看的裝飾品,甘之如飴地被社會道德與禮儀規範牢牢束縛著,遠離言論自由、政治等一切公共議題,更遑論擁有選舉權了。「現代戲劇之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便在這樣的氛圍中創作出來了。
《玩偶之家》的女主角諾拉形同被律師先生豢養的寵物,每天要做的事便是打扮得宜、學習唱歌跳舞以博得客人歡心,以及照顧孩子。然而,諾拉最終意識到在婚姻制度裡,自己不過是被客體化的「玩偶」、「傀儡」,她開始要求身為一獨立人格所需的平等對待。
易卜生於1879年完成了《玩偶之家》,隨後在哥本哈根舉行公演,可想而知此劇在當時造成多大的震撼,既挑戰了婚姻關係中男女的不平等,也鼓勵女性自我覺醒,諾拉可視為19世紀廣大女性的代表,父權制度下的籠中鳥。《玩偶家族》點出了資本主義社會階級的弊端,鼓勵女性自我覺醒,因而深受女權主義與馬克思主義者的喜愛。諾拉說:「我再也不認為大部分人說的或書上寫的是對的了,我得自己思考然後去瞭解。」讓此劇成了婦女解放運動的宣言書。
易卜生早期作品多取材於家鄉挪威的民間傳說,深受浪漫主義影響。後來逐漸轉為探討社會問題的寫實主義,透過創作體現其精神反叛與追求自由兩大價值觀。後期作品如《社會棟樑》、《國民公敵》等收錄於《易卜生集1》與《易卜生集2》二書中。
延伸閱讀
【果子離群索書】少數與多數,先行者或保守派:《國民公敵》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