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隱形生產線》:流氓經濟下的血與淚,沒有希望的「中國夢」
文/薛怡青
2010年富士康「連十二跳」事件、知名服裝品牌Zara在巴西虐待員工事件、以及這本書《隱形生產線》中描寫在英國的中國非法勞工的悲慘故事,在資本主義之下「血汗工廠」的各種醜陋不堪,其實不斷在全球各地發生。
當我們享受著時尚美麗的品牌服飾,手滑著最新科技的3C產品,可曾想過每一個消費產品的背後,可能都藏著一個巨大悲傷的故事,是那些幫我們拼湊出精緻商品的工人,是用他們的勞力、時間成本與犧牲健康、性命組所裝完成的。
《隱形生產線》的作者白曉紅是一位來自台灣,在英國《衛報》工作的「臥底」記者,將她親身經歷在英國血汗工廠裡,看到那些沒有身份的非法中國勞工的黑暗寫成一本心酸的紀實。
這本書不但揭開了看似表面上輝煌的英國電子產業,竟然是一群沒有身份、沒有姓名的非法勞工,在沒有任何醫療保險、安全保障、社會福利制度及人權保障下,用他們的身體與生命所打造出來資本經濟榮景。更令人佩服的是,白曉紅以「臥底」採訪的分式,親身經歷這些「第一現場」,寫出第一手的事實。
本書以李然為故事的主線,以及其他同為來自中國的非法勞工國華、小玲、婷婷等人物生命歷程的發展,他們都因為了負擔家計,為了謀生,即使借款也要不惜一切偷渡到英國賺更多的錢。
這些故事中的人物,無一不是帶著到國外拼一拼,為了讓在千里外的親人、孩子有著更美好的明天,而偷渡出國。然而,卻沒有想到,國外的月亮不但沒有比較圓,更多的是被壓迫、欺負、沒人權的工作與生活。例如,一張床是兩名勞工「輪流」使用,一個上工、一個就上床睡覺,兩道菜幾十個人分,承包公司用同一個工作證重覆給非法勞工使用,以賺取他們的仲介費。
然而沒有身份的非法勞工們,等同於在社會體制下沒有正常的醫療保障,當故事中的國華為了努力賺錢,拼掉了自己的生命,也因無證、無身份而延誤救醫,甚至草草處理後事。
在書中,白曉紅訴說了資本主義下被壓榨的廉價勞工,人性在故事中展露無遺,甚至,連來自同樣一片國土的人們,為了顧全自己,也只能無奈的展現了人性裡的自私。少數具有同鄉情懷,又好善助人的李然,卻一樣經歷一場又一場的折磨。離鄉背景的這些非法勞工,就好像生命力的泉源被切斷了,只能在異鄉的土地上,彼此尋求依賴與溫暖。
書中有一段描寫非法勞工李然的心理:「『國際』就是無權、無名無性、無尊嚴的勞動者的簡易代名詞,『國際』暗指的就是一個龐大的,國際資本的剝削鎖鏈」。
當全球化為經濟市場帶來了資本自由的榮景,但其背後卻是隱藏在世界各地血汗工廠裡一群群沒有姓名、身份的非法勞工,用他們的生命與身體所換來的假相,很諷刺的是,大國的經濟居然有很大一部分是這群人撐起的。作者在書中就提到,「在英國約有七萬至八萬的中國非法勞工,全英國大約有七十萬至一百萬名的無證非法勞工,而這些勞工卻對英國經濟貢獻了高達十億英磅。」
這本書不只反映了資本主義下廉價勞工被無情的剝削,另一個層面則反映了中國底層人民的生活與經濟狀態。即便中國表相上呈現經濟成長,但是中國卻也是全球難民輸出人數眾多的國家之一。
在北京或上海,你可以很容易看到精品百貨後轉個彎進巷子卻見到打地舖的遊民。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理事長楊憲宏就於書中指出,「這種反差現象很普遍,對絕大多數的中國民眾並未從經濟成長中得到好處,相反的仍有多數人在貧窮之中,」而這就形成了,沒錢沒希望的中國人要逃出國找錢,有錢有希望的中國人也要逃出國,把那些貪來的錢到國外好好保管起來。
《隱形生產線》不是一本小說,它是一個真實世界的心酸史,第一手血淋淋的報導。透過白曉紅臥底暗訪的方式,她融入了這些非法勞工的世界、他們的心裡,甚至白曉紅也成為了「他們」的角色。
作為一名記者,白曉紅的勇氣、正義與過人的耐力的確令人敬佩,因為在台灣媒體環境中,有誰能像白曉紅有這樣的勇氣為了尋求「真正的真相」付出親身的代價?而又有哪個台灣媒體願意去用足夠的環境與經濟去支撐與培養這樣的臥底記者?
報導之所以能感動人,在於它的「真」與「現場感」,而白曉紅做到了!為了告訴大家真正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