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討海人的海海人生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Blowing Puffer Fish
文/鳳梨
發展的大義下,一般政府對於土地的想法總是貧瘠:經貿自由區、科技園區、新市鎮、重工業區。發展的大義下,少數人不該擋住多數人,發展的大義下,經濟起飛,是人民存在的唯一因素。
紅毛港,位於高雄於高雄小港地區的一個漁村,與鹽水港、大林蒲及中洲相接壤。過去是日本統治時期高雄州烏魚漁獲的主要產地。1967年,高雄港闢建完成,紅毛港開始與旗津分離,同時也被越來越多的工廠包圍,居民大多從事漁業,這一變化讓整個環境大為惡化,尤其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的確立,讓紅毛港進入了禁限建五十多年,也讓當地的居民心中的不滿急遽升高。經歷了多次的抗議、文化工作者的努力奔走,以及延宕多時的遷村問題,終於在2007年遷村完成,高雄市政府也在小港區成立了一個紅毛港文化園區。
紅毛港為傳統的漁村聚落,大多數的居民依靠漁業而生。漁民面對難以控制的大海,抱著敬畏的心情,因此聚落裡大小廟宇林立,六間較大的角頭廟飛鳳寺(埔頭)、飛鳳宮(姓楊)、濟天宮(姓李)、朝鳳寺(姓洪)、朝天宮(姓蘇)、天龍宮(姓吳),與十三間小廟宇外,到處可見私壇與各神祇的祭祠,這也讓紅毛港中,路名不再重要,而是以廟為中心,也成為紅毛港的特色之一。
對台灣的漁民來說,宗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期望親人平安出航,風調雨順,其中媽祖就是相當重要的神祇。媽祖姓林,名默,又稱默娘,出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或曰五代末年)福建路莆田縣湄洲島東螺村(宋太宗年間曾改為興化軍),一出生則不哭不鬧,因而取名為默,小名默娘。媽祖是以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為中心、包括琉球及東南亞海洋地區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 、天聖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在台灣,天后信仰相當重要的活動就是媽祖繞境,每年大甲鎮瀾宮的繞境,就可以吸引10於萬信徒跟隨。而台南更因為鄭成功的登陸,幾乎五步就有一座天后宮。民間信仰中,媽祖的兩位手下:千里眼、順風耳形象更是為人熟知,許多電視台都以媽祖為藍本,拍攝經典台灣故事。
只是媽祖在怎麼靈驗,人心始終難以猜測。這幾年,幾個天后宮的競爭,金門與馬祖的天后像之戰,發展似乎也成為廟宇的重點,而廟宇也成為地方觀光的核心,漁民似乎始終也只能維護著這樣的大義,一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