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聯手護心臟:知人知面更要知「心」

文/犢玫瑰

如何去判斷一個人的年紀?千萬不能光看外表的皮相,最重要的判斷標準要看一個人的內心,心是否年輕,是否還保有一定的熱情?

人一到了年紀,會漸漸地變得「鐵石心腸」,主要取決於基因、飲食、性格、生活方式,有無規律運動等,一切都會影響血管硬化的速度,因此,如何「護心」,傾聽自己的心聲,將決定一個人晚年能不能開開心心地過日子。

中醫觀點:紅色食物能護心

中醫藥材甚多,但未必要吃藥,透過食補也可以達到護心效果,中醫認為,不同顏色歸入不同臟腑,其中「紅色人心」,即護心要吃紅色食物,例如:櫻桃、紅鳳菜、紅甜椒、番茄、紅豆、莓果類等,都是一等一的養心好食材。

除了紅色食物以外,中醫也推崇「以形補形」的概念,如:胡桃、核桃等堅果長得像大腦,吃了有助心神,而醫學上也證實,堅果類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大有幫助,另外,全穀類、豆類、魚類也都是健康理想的優質選擇。

西醫推薦:3套護心早餐

每天早晨起床先喝一杯水,有利內臟甦醒,而理想的早餐內容要有五穀根莖類+蛋白質,再加上一些蔬菜及水果,下列三套簡單方便的早餐選擇,營養滿分,供君選擇。

1. 燕麥片+低脂牛奶+堅果+香蕉:燕麥對心臟有益,堅果不飽和脂肪酸能改善血壓和膽固醇,而香蕉富含鉀,有效加速排鈉,維持心跳及血壓穩定,預防高血壓及中風。

2. 鮭魚飯糰+無糖豆漿+蔬果沙拉:便利商店也有快速健康的選擇,選鮭魚飯糰不要選肉鬆,避開多餘的鹽分及添加物,而鮭魚富含Omega-3脂肪酸,對心血管有益。黃豆製品,像是豆漿、豆腐是優質植物性蛋白質,富含纖維及植物固醇,有助穩定血糖、降低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及壞膽固醇(LDL)。

3. 全麥三明治+無糖低脂優酪乳+番茄:全麥麵包比白麵包營養完整,且纖維含量較高,使血糖不易波動,且有助排便,也容易產生飽足感。小番茄、橘子等容易攜帶的水果可帶到辦公室食用,適量補充維生素及各種抗氧化劑,保護心臟。

參考閱讀:《護心:中西醫聯手護心臟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Danielle E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