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十年後,再問一次!
十年過去,張鐵志的軌道從學術往寫作傾斜,並從一個單純樂迷越來越多介入音樂與社運的聯繫。他嘗試用寫作參與中國的社會改變,在香港見證島嶼的美麗與哀傷,而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又會與這個時代產生怎樣的新連結?
《聲音與憤怒》許多有關九○年代至今的搖滾反叛故事和分析是首次出現在中文世界,而主要限制是書寫對象集中於「白人、男性、英美」,在其他國家有更多可歌可泣的音樂反抗故事,不同音樂類型也深富激進政治的內涵。然而,本書以英美主流音樂體制中的創作者為主,除了個人視野的侷限,也更可以突顯這些有反叛意圖的音樂如何與主流商業體制之間的矛盾關係。
這十年來,台灣出現劇烈的變動。約莫就是十年前開始,台灣的音樂開始和青年抗議更多地結合,之後我們看到台灣獨立音樂更深地影響青年文化,也看到熱愛小確幸的年輕人如何轉變為憤怒的一代,而在去年爆發了太陽花占領運動。
這是台灣新世代所展現出的「聲音與憤怒」。
時值時代最劇烈變遷的關鍵,全新改版的《聲音與憤怒:十週年紀念版》嘗試與這個島嶼的聲音與憤怒對話。本書除了對原先內容──從六○年代至今音樂對於社會各種不同的介入與連結,挖掘音樂作為一種反叛能量的可能性和侷限外──的重新潤飾、增加資料,最後一部分「更多聲音、更多憤怒」更增加了英美地區之外的抗議音樂:從冷戰時期時期的捷克、東德,當前普丁時代的「陰部暴動」,到軍事威權時期的智利和巴西。
《聲音與憤怒》出版至今,影響了無數搖滾音樂人,成為中文搖滾書寫的經典,是每個世代搖滾青年的必讀之書。這本書讓純粹的音樂青年開始關心政治與社運,讓搖滾樂手更相信音樂的力量。
出版社:印刻
上市日期:201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