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晨:當你找到熱忱、能力與市場的交集,就是達到「創業金三角」的時候

文/林之晨

我常拿這個圖跟創業者們解釋「找 Ideas」的心法。

找Ideas心法

左下角是「能力」,也是最簡單的一環。我們對自己有什麼能力,沒什麼能力,通常有相當程度的認識。能力同時也是最容易取得的,這世上大部分技能,只要我們願意花一萬小時去學習,雖不一定能變成世界冠軍,但成為 Top 1%,甚至 Top 0.1%,都是相當有可能的。

在上面則是「熱忱」,也就是我們能持續有興趣,不辭辛勞也想做的事,想完成的任務。熱忱是較深層的心理需要,它有時不那麼明顯,必須要接觸某個事情一段時間,才會發現我們對它很有熱忱──求學過程中的我非常討厭作文。但過去四年我卻發現每天寫網誌跟大家分享創業與網路,是我真誠感到有意義的工作。

最後是「市場」,也就是人們願意付錢請你做的事。對大多數人而言,市場是我們理解最少的。這世上有成千上萬種行業,每個行業都有不同消費者、客戶,還有各種幾千年累積下來的明規則、潛規則。消費者品味與習慣不斷在變動,行業規則也不斷在變動,每家公司在行業內所佔有的份量也不斷在變動,因此市場是一個非常非常難確切掌握的東西。

接著我們必須了解這三個圈圈之間的交界處。

首先,熱忱常常會驅動我們去學習某些能力,但如果這件事情與市場沒有交集,那頂多就只是一個「嗜好」。

有些時候我們會對某些所謂商機有很大的熱忱,但如果那不是我們能力所及的範圍,則頂多是一個「幻想」。

最後,當有一件事情我們能做得很好,而且市場願意付錢給我們,雖然我們對它並不是超級感興趣,這還是有可能成為一個小生意,甚至做成一個「事業」。

大家常說創業初期所謂「無知的樂觀」,其實就是落在「幻想」與「嗜好」兩區塊。一種人是一頭熱看到市場裡的機會,卻沒認知到追逐這機會所需的能力。另一種則是很熱心用很厲害的技術做自己想出來的產品,卻沒有認知到它並不被市場所需。

而最神奇的,就是當你找到熱忱、能力與市場的交集,就是達到「創業金三角」的時候。

在這裡你的熱忱驅使你去理解市場缺什麼,接著推動你學習滿足這些需要所必備的能力。最後當你成功滿足這些客人,看到他們開心的表情,又會讓你的熱忱得到養分,推動你繼續努力下去。這形成生生不息的正向循環,也是創業者長期成功最重要的引擎。

當然,在到達金三角之前,你必須先往內認識自己,了解我的熱忱到底是什麼,這往往需要經歷很多的嘗試與體會,才能夠逐漸明白。你更需要往外認識市場,了解人們各種各樣的想要與需要又是什麼,在市場裡面又有哪些比我能力更強的公司,以及哪些將會阻礙我發揮我的能力的規則與結構。

這兩個探索肯定是沒有效率的,所以出來創業你應該準備好,光是找到一個「對的 Ideas」,可能就需要三年、甚至是五年的時間。

※ 本文摘錄自《創業》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