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浪西貢一百天──刻板印象之外的真實越南
文/口羊
我相信,與其走遍一座城,不如好好認識幾個人。如此一來,當旅程結束時,故事才正要開始。
──廖雲章,《流浪西貢一百天》
每當說到出國旅遊,或是出外遊學學外語,我們的腦海裡第一時間通常不會想到越南,這個離我們極近,又與我們密切相關的國家。我們對越南一些既定的刻板印象,多半不脫這個熱帶國家曾受法國殖民也被越戰折磨、有許多臺商臺幹前往設廠打拼事業、有許多越南移工與外籍配偶在台灣生活、姓阮氏的女性很多、以及名聞世界的越式春捲及牛肉河粉,除此之外,我們對這國度的了解極為有限。
然而,在《流浪西貢一百天》這本少見的越南觀察手記裡,記者出身的作者雲章帶我們看見了這個國度相對陌生的華美風貌與五光十色的生命力。不論是動輒上萬印尼盾的錢幣使用,或是在外國人眼裡像在玩命、在當地人眼中不過是「要有跨出第一步的勇氣!」的過馬路大冒險,都可以在剛翻開書的時候,就深深被雲章筆下的西貢所迷住。
而長達兩千公里的海岸線、豐腴的熱帶國度意味著市場裡,到處都是活跳跳的魚鮮蝦蟹與色彩濃郁香氣濃烈的蔬果香料,這些生猛有力、來自大海與陽光的恩賜,更讓富足南國的氣息躍然書中,讀著雲章的文字,好像也能聞到肥美的現烤蛤蠣中胡椒鹽檸檬汁的香氣,饞的讓人口水直流。
對於西貢的美好,雲章不遺餘力的記錄著,對於西貢陰暗的另一面也不刻意隱藏。但書中最迷人的部分,莫過於雲章花了三個多月在越南蹲點、學語言、流浪一百多天來,在西貢認識的形形色色的友人,以及透過彼此互相交遊所體會到的文化觀察與人生故事。有語言學校裡的小世界;有幹練的房東太太;有在越南打拼臺幹人員的華麗與寂寞;有不同階層在地住民的人生;也有夢想幻滅而從臺灣逃回越南的外配。透過一個個細膩描寫的人與故事,我們得以有機會一窺這個複雜又矛盾的國度,她的溫暖與哀愁。
雲章本是四方報的創辦人之一。四方報是以服務在台灣之東南亞移民移工為職志而創立,對離鄉背井的移民移工而言,能有專為他們發行的報紙,讓他們在異國能看見熟悉的母語文字,得到來自家鄉的消息,多少撫慰了思鄉的寂寥。創辦一年下來,報社收到越來越多來自越南讀者的感謝信,儘管一個字都看不懂,都足以讓雲章等創社成員感動得要命。然而,雲章也逐漸無法忍受「聽起來浪漫,其實無奈的文盲辦報」狀態,她想讀懂這些信,想知道讀者的意見,不再需要轉譯,她想知道幾十萬越南移工魂牽夢縈的家鄉是何模樣,強烈的渴望,終於讓她踏上西貢這座城市,開啟她在越南的流浪之旅。
認識了一種語言,就是見識另一個異文化,透過語言,了解這個文化運作的邏輯、思考的方式,一點一滴打開視野,像在黑暗的密室裡鑿洞,耐心地敲,方法對了,時間到了,光,就進來了。
透過雲章的筆,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本單純的旅遊紀錄,更是一本非常迷人、有著細膩文化觀察的動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