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繭居族,家庭的力量:從日本經驗談起

在這本由田村毅所著,二○一四年於日本發行,今年(二○一五)由心靈工坊推出中文版的新書《搶救繭居族:家族治療實務指南》裡,他從家族治療的實務工作中,給出許多提醒。其中,將父親的角色重新引入核心家庭之中,是關鍵的一步。而在許烺光的理論中,日本社會是以「家元」為基礎而非以「宗族」為基礎、以母子鍵為主而非以父子鍵為主。如果在日本社會,這樣的實踐可以行得通,在華人社會中的實行當然更有說服力。

拒絕上學的行為只顯露了冰山一角,它代表著潛存在海洋底下、看不到的社會結構,已經發生了激烈的變化。臨床工作者往往只是這社會中最前線的一環,因此也就最早接觸到相關的現象。然而,面對這樣的臨床現象,要如何調整單一個案背後的社會結構問題,並不是心理專業人員所能夠承擔的。

這樣的激烈變化,對各個領域都將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對每個領域的從業人員而言,都需要足夠的敏感度和創造力,才能推出具有實質意義的因應之道。而這或許也是包括台灣、中國,和其他的非西方國家在內,在經濟崛起以後,要如何繼續保持繁榮的關鍵因素吧。

近年來,全世界高度發展的國家,都出現了生理毫無異常,但足不出戶、逃避社會的一群人。他們從青少年到成年人都有,被稱為「繭居族」。

家人無法理解他們的行為,父母既擔憂又自責;當事人也懊惱自己無法克服對人際互動的恐懼,深受繭居狀態之苦。由於繭居不是疾病,精神科藥物完全無效。心理諮詢、就業與就學的社會支持,以及家人的信任與鼓勵,才是促使當事人脫離繭居生活的關鍵。

作者田村毅為專精家族治療的日本精神科醫師,依據多年接觸繭居個案的經驗,他發現,家族治療是協助繭居者的關鍵方法。他以豐富的案例與平易近人的問答形式,寫下這本幫助個案與其家庭脫離繭居陰霾的實用手冊。

為什麼孩子會變成繭居族?家庭的力量為什麼會僵化停滯?該如何活化這股強大的力量?在日本,社會提供哪些資源,協助繭居族走出家門?一向代表權威的父親角色,在親子關係中常位處邊緣,該如何善用父親的力量,鼓舞繭居者恢復自信,步入社會?

家有繭居者,並不絕望,也不羞恥。只要全家動起來,調整家庭動能,就可以幫助繭居者 找回力量,自行破繭而出!

書名:搶救繭居族: 家族治療實務指南
作者:田村毅
譯者:林詠純、徐欣怡、曾育勤、黃瓊仙─合譯
出版社:心靈工坊
上市日期:2015/10/06

延伸閱讀:

  1. 臨終心理與陪伴研究
  2. 心理治療:學說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