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當火車的列車長,可是一個必須賭上手腕的工作啊!

從前當火車的列車長,可是一個必須賭上手腕的工作啊!

文/楊浩民

見識過猶如特技表演般的路牌拋接嗎?看過台鐵推出的紀念郵票與郵戳嗎?除了永保安康、追分成功外,還有哪些吉祥語車票呢?一起透過這些趣味蒐藏,留存動人的鐵道時光。

路牌拋接:眼明手快,神乎技矣

如果搭乘平溪線或集集線的火車,可以看到列車長或司機員拿著一個大圈圈,這個圈圈叫做路牌。它是一個環形物,連接著一個皮套子, 皮套裡有個圓形金屬片,中央又有個洞,類似中國古代的「孔方兄」,只是比較大。

賭上手腕的保安制度

路牌是一種歷史悠久,瀕臨絕跡,而且很有意思也很有人情味的行車保安制度。簡單地說它是一種行車憑證,專門用在單軌區間,因為只有一條鐵軌,為了避免與對面來車相撞,所以設計出這種行車憑證。路牌平常不用時是放在閉塞器裡的, 經過某一路段(講得有學問一點就是「閉塞區間」)的兩端的站長確認此一路段中沒有其他列車之後,才能把此一路段的路牌從閉塞器中取出,交給待出發的列車,如此司機才能放心開車,否則就只能停留在站裡。而且一次只能取出一個路牌,取出後的路牌除非放回兩站其中之一的閉塞器,無法取出第二個。

可想而知,路牌可以確保行車安全,但是也很麻煩,尤其要會車時的手續很花時間。從前的花東線也是使用路牌的地區。花東線的月台上,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很大的白色螺旋形物體(路牌受器),用來讓過站不停的列車拋出上一個路段的路牌給站務員;而月台終端有一個白色直立的鐵竿(路牌授器),可以讓站務員先把下一個路段的路牌放好,讓過站不停的列車取走該路牌。本頁的兩張照片都是白天拍的,視線良好,如果是在夜間或是雨天,要在不停車的情況下這樣拋接路牌,是需要技術的。有的列車長、司機員因此手腕脫臼骨折,真令人不得不佩服、感謝他們的敬業。

號誌自動化,絕技成絕響

不過,從九十三年四月底開始,花東線已經不再使用路牌,隨著號誌自動化的完成,路牌也走入了歷史。現在雖然平溪線和集集線仍舊使用路牌(內灣線的路牌已經停用),可是那裡的客車都是各站皆停,沒有像自強號、莒光號那種過站不停的快車,所以支線上的路牌交換很簡單,列車停下後交給站方或對向車的司機即可,用不著當神射手。平溪線在十分站交換,集集線在濁水站交換。林口線和台中港線雖然也使用路牌,但是因為是全線為同一閉塞區間,也就是整條路線一次只有一列火車行駛,火車從頭到尾帶著同一個路牌一進一出,所以看不到路牌交換。過往花東線列車則是在停車狀態下交換路牌的情形,站務員在月台上騎腳踏車,甚至還有騎機車送路牌的。可惜現在已經再也看不到空中拋接路牌的特技了。

本文介紹:
鐵道.祕境: 30座魅力小站╳5種經典樂趣, 看見最浪漫的台灣鐵道故事》。本書作者/楊浩民;出版社/四塊玉文創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延伸閱讀:

  1. 台灣鐵道祕境慢旅
  2. 原來有這站?沿著神隱鐵道,開往台灣無人秘境小車站(增站修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