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很安靜,並非意味我一無所知」
文/瑪蒂.蘭妮
謙遜的人通常是值得欽佩的──如果大家瞭解他。
──艾德.郝伊(Ed Howe)
為什麼性格外向者得到所有的讚譽?
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在辦公桌前埋頭苦幹的性格內向者,沒辦法表現得像性格外向者那樣「機靈」。珍是一位性格內向的編輯,她告訴我:「當我最後向大家展示某些觀點時,我總是在人們的臉上看見同樣驚訝的表情。他們為我在學科領域上所知道的東西感到震驚。我很安靜並非意味著我一無所知。」
性格外向者從他們的辦公桌後走出來,與人見面、互相問候;他們喜歡隨時瞭解公司的內幕,喜歡在下班後或在週末時與公司同事一起去參加社交活動;他們待人熱情、笑容滿面,喜歡談論自己的成就,也不介意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事實上,他們可能非常希望引人注目。在會議上,他們勇於發表自己的觀點;他們在群體面前滔滔不絕、妙語連珠;而且他們喜歡在電話上聊天;他們喜歡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一份,常常會從一個地方趕到另一個地方,看起來非常匆忙又非常重要;他們做決定非常迅速,是活躍的腦力激盪行動派,一點點「言語上的小問題」對他們不會有什麼干擾,事實上,他們可能認為爭執非常有趣。他們是天生的自我推銷員和組織者。他們是自己最好的媒體公關。
性格內向者常常很驚訝地發現,自己在做出相當多的貢獻後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而且,如果他們再三地未被注意或受到忽視,心中可能會產生憎恨。但他們仍然對事情為什麼會這樣感到迷惑不解。工作環境,就像是社會競技場,需要性格內向者擁有與天性相反的能力。他們的大腦機制使他們傾向於用那種讓自己容易被忽視的方式行事。讓我們來看看產生困難的最大的三個來源吧——不願意在會議上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意見,無法為自己說幾句話吹噓一下,以及工作節奏很慢——看看為什麼在這些方面有問題,以及如何加以改善。
為什麼性格內向者不願意在會議上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
一個原因是,當性格內向者處於很大的團體之中時,他們常常會發現既要吸收所有新資訊,又要形成相應的觀點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他們需要從會議上離開,用一些時間對資訊進行整理和分類。其次,他們需要回想並加入自己的思想和感觸。在不受人干擾的環境中,他們可以將各種資訊混合在一起,提煉出初步的觀點和建議。但這需要時間。(還記得他們大腦中那長長的神經傳導路徑嗎?)這就像是釀酒或烘培麵包,不是一個可以倉促行事的過程。
第二個原因是,性格內向者必須耗費額外的精力專心聽會議上所講的事情。對他們來說,將精力集中於外在世界就像是駕駛一輛SUV休旅車——是一個浪費精力的東西。所以,他們幾乎沒有什麼精力講話了。透過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無疑地會使他們精疲力竭。就算他們的確在發表自己的意見了,也可能是低聲、沒有眼神的交流,並顯得猶豫不決。同事們可能就不會注意他們的發言或認為他們講的東西沒有什麼意思。
第三,大膽地講出自己的意見通常會增加性格內向者在團體情境中可能感到的緊張,這使他們很難語音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性格內向者通常無法從容地發言,除非他們感到很放鬆、很舒服。如果因為其他的一些什麼原因,團體中有衝突或刺激太大,他們的「腦袋打結」狀態會更加嚴重:他們絞盡腦汁但就是找不到自己想說的字詞。這樣的事情發生幾次之後,他們就會擔心那種可怕的感覺,並變得不願意在會議上發表自己的觀點了。
第四,當性格內向者在會議上發表一個可能和當時發生的事情不同步的意見時,他們通常會提前做非常多的思考。或者,因為他們不同的思維風格,他們陳述的可能是已經經過部分思考的觀點,或者就是他們最後的想法。在他們意識到自己所說的內容並不適合團體當時的情況,或讓人們有點迷惑不解,他們常常就斷定是自己沒有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可能馬上停止全盤講出自己的觀點。
「如果我告訴了妳,我將不得不殺了妳。」
如果你不將自己的腳放在困境之上,你將永遠無法跨越那道鴻溝。
──莉茲.史密斯(Liz Smith)
我的諮商者莎曼莎非常的沉默寡言,通常需要我去問她:「關於那個問題妳可以再說點什麼嗎?」有一天,我戲謔地對她說:「妳今天是在為CIA(美國中央情報局)工作嗎?妳不能對我暴露任何個人的事情嗎?」她看著我,淚光閃閃地說:「如果我告訴了妳,我將不得不殺了妳。」我們都笑了;我們都理解,在大多數時間裡她都感到是多麼的暴露於外和刺激太大——即便是和她的心理治療師在一起。不難想像,向同事洩露她自己的任何事情肯定會是多麼的困難。
為什麼性格內向者不能向外界再多展示自己一點,或使自身環境有所改善呢?如我在前面的章節所提及的,性格內向者有個人空間的要求。他們喜歡自己的空間。他們保持擁有自己的個人空間的一個方式,就是提防自己向外界展示了什麼,從而減少向外消耗的能量,並限制來自外界的刺激。
性格內向者不願意分享他們知道的事情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經常沒有意識到自己知道的所有事情。他們認為自己那豐富多彩的情緒、智力和富於想像的生活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除非是朋友碰巧提出了一個特別的話題,比如說航海,否則,性格內向者不會知道自己在那個方面具有那麼豐富的資源;或者是他們可能知道自己對某個神祕難懂的話題很感興趣,比如說大熊貓是怎樣繁殖的這個問題,但是他們認為其他人不會對這個問題感興趣。
同時,性格內向者經常覺得自己沒有必要告訴其他人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特別是工作——因為,如果他們身為主管,他們會留意誰誰誰投入了多少的時間和精力。但性格內向者沒有意識到,性格外向者不會像他們那樣關注同樣的行為。性格外向者需要性格內向者更詳細地告知在工作中的所作所為,否則,他們會以為沒有什麼事情發生。
性格內向者不願意暴露自己內心世界的最後一個原因是:他們並沒有在尋求外界的認同。儘管他們也希望自己的成就受到欣賞,但是受到大眾的關注會讓他們覺得痛苦或不舒服——就像聽到指甲在黑板上劃過一樣,尖銳刺耳、讓人煩躁不安。
所有的這些因素加起來使性格內向者表現得冷淡、不配合,或者是最糟糕的情況,表現得筋疲力盡。
如何在不會感到過分「曝光」的情況下來點自我吹捧
提醒自己,如果你與一個同事分享個人資訊,你當然有權利結束一次閒聊或巧妙地迴避個人隱私方面的問題。
讓主管知道你對哪種類型的工作、專案和任務感興趣。
如果你在做一件需要團體分工的事,讓你自己安排一次會議——選擇時間、地點、長度、議程和參與者。
在你感興趣的話題上,為公司內部通訊刊物寫一篇簡短的文章。
告訴主管你的某個成就:「我解決了那最後一個問題,我明天就將報告交給你。」
以一種從容、放鬆的方式與你的同事分享個人的資訊。比如說,在等待使用影印機或傳真機時,與他們聊一聊你的愛好。
學習接受別人的讚美,並說「謝謝你」或「非常感謝你對我說這些」,這可以鼓勵人們承認你,並對讚揚你感覺很開心。
三思而後行
性格內向者通常比性格外向者動作慢一些,這是他們可能表現得疏遠和冷漠的另一個原因。他們需要分期分批地花費自己的儲備能量,在預期的增量範圍內合理分配他們的能量,否則,他們就會耗光自己的能量,而感到疲憊不堪、精疲力竭。在工作進行的過程中,他們希望有時間得以全面地考慮問題,並保持對它的評估。在緊張的工作環境中,性格外向者可能會認為,因為性格內向者動作較慢,所以他們不機靈、對工作不熱心,或是難以勝任工作。
因為性格內向者傾向於慢吞吞地講話,中間還會停頓較長的時間,所以他們可能表現出對自己的觀點很猶豫或不確定。實際上,他們對自己的觀點可以說是深思熟慮。而且,因為他們重視問題的含義,他們希望做到言詞精準,要選擇正好恰當的字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但是這幾乎會使性格外向者著急得要發瘋了。「痛痛快快地講出來吧!」他們會這麼想。
此外,性格內向者非常樂意考慮其他人的觀點價值如何,但是,他們自己的觀點實際表現出的意思卻會被錯解為缺乏說服力。如我前面所提及的,性格內向者通常不會費事地告訴其他人自己的思維過程,可以預料,這會導致相當多的誤解。
如何讓同事知道:儘管你的節奏很慢,但總能取得最後勝利
對你的節奏抱持幽默的態度。
盡早分配好一天內的任務;不要讓他們抓著你做事,浪費精力。
如果某事出人意料地發生了,不要慌張。在你採取行動前,做幾個深呼吸,並提醒你自己,當這個緊急事件處理好後,你很快就又能夠回來按自己的常規進行工作了。
偶爾表達一下自己的情緒反應:「依蓮,知道了妳的想法讓我覺得很興奮,它們真的很棒。」
告訴你的同事,當你沉默時,你是在思考問題。「那是一個很好的觀點,我要來想一想。」
※ 本文摘自《內向心理學【25週年暢銷經典版】》,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