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會打字、痛恨城市的間諜小說超人氣作家約翰‧勒卡雷
文/黃羅
在推理文學中,間諜小說(Espionage)算是相當特別的分支,它和偵探小說最大的差異點,應該是有關正義的伸張,從個人主義的色彩提升至國家主義的基礎上。在這個類型裡頭,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無疑是享譽國際的大師作家。
樸實無華,人生如戲
約翰‧勒卡雷也是個筆名,他的本名是大衛‧約翰‧摩爾‧康威爾(David John Moore Cornwell),這個化名是取之於一家珠寶商店,但是他所杜撰的間諜世界,一點也不像珠寶那麼華麗璀璨。一九三一年,勒卡雷出生於英格蘭多賽特郡的波爾市,自小家庭生活不睦,二十一歲之前甚至不知生母是誰,坐過牢又欠一屁股債的父親也很難相處。勒卡雷在公立中學的生活過得不快樂,一九四八年遠赴瑞士伯恩大學唸書,一九五O年加入英國陸軍設在奧地利的情報局,一九五二年回到牛津林肯學院就讀,並且為軍情五處 MI5 探查蘇聯特務的祕密活動,一九五六年取得現代語言學的學位。畢業後在伊頓市任教,兩年後進入外交部服務。
在外交部任職期間,勒卡雷先到波昂英國大使館當第二秘書,然後再轉往漢堡擔任領事,私底下卻是軍情六處 MI6 的特務。由於業務範圍所接觸到的間諜活動,皆是乏味無聊到爆,而且不涉及道德觀,因此當勒卡雷開始創作間諜小說時,便決定摒棄 007 誇張的傳奇小說方式,改以紀實筆觸來鋪陳故事情節。任誰也沒料到,像這樣模仿現實的寫作風格到了第三本《冷戰諜魂》問世時,居然一躍成為暢銷熱門書。這個發展也讓他脫離情報員生涯,專心做個全職作家。
敵友不分,善惡不明
在勒卡雷的小說世界裡,角色人物常面臨降級的危機,經歷各種磨難,甚至因此而墮落。此外,對勒卡雷而言,朋友和敵人之間的界限模糊,溫文有禮與卑賤下流其實沒啥分別;而且一旦捲入間諜活動,人人都會被利用而腐化。在那本有自傳體色彩的《A Perfect Spy》一書中,勒卡雷曾表示過,他小說裡的無賴騙徒主角,都是按照他那個不長進的父親的雛形來塑造的。除了叫好叫座的《冷戰諜魂》之外,一般評論家認為勒‧卡雷的最佳傑作是一九六八年的《德國小鎮》(A Small Town in Germany)和一九八三年的《女鼓手》(The Little Drummer Girl),前者的創作概念是盟生於波昂的親身工作經歷,後者則是敘述一名左派女演員被以色列吸收,然後銜命去告發巴勒斯坦恐怖組織。
怪胎作家,得獎無數
勒卡雷是當代得獎甚多的作家之一,其中包括一九六三年的英國犯罪小說大獎、一九六五年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的愛倫坡大獎(一九八四年再獲贈大師賞)、一九七八和一九八O年連奪兩屆英國金匕首獎,以及一九八八年的鑽石匕首獎。勒卡雷也是個怪胎,他討厭電話,不會打字,就像個裁縫師一樣,用手一筆一畫寫出自己的作品。他痛恨城市,住在海邊的峭壁上,在一個城市待上三天三夜是最大的忍耐極限。他不喜歡看見擁擠的群眾,生活內容極其單調,寫作、散步、游泳、喝酒,僅此而已。許多人問到他小說的真實性,他的答案是:假的,通通是假的,一切都是他的想像。至今,勒卡雷仍活躍於文壇,創作力依然不墜。
推薦首選:《冷戰諜魂》,1963。
必讀傑作:《女鼓手》,1983。
※ 本文摘自《名偵探的推手》,原篇名為〈間諜小說的超人氣作家:約翰‧勒卡雷〉,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