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面跪求載點,一面當起道德魔人」的厭女情結
文/方念萱
科技對女性而言,是把雙面刃,他們改變了女性回應暴力的方式,但是他們也改變了女性經驗暴力的方式。過往發生在家裡或是在市街上的、施加在女性身上的暴力,現在以一種嶄新的形式在線上發生,女性在那兒成了虛擬跟蹤、肉搜的受害者。
台灣針對報復式色情的專題報導中,受訪的 NGO 研究人員也指出厭女風行的文化底下,男性面對網上瘋傳的性私密影像以及受創嚴重的報復式色情女性受害者,「一方面跪求載點,一方面又用道德魔人的心態,應該說是一種厭女情結,譴責被害人說『敢拍就不要怕外流』」。[9]婦女救援基金會的研究員張凱強表示,曾有第一線的警方人員接到報案,卻認為不過是男女朋友吵架,不願受理,或者直接告訴女性,「誰叫妳當初要拍?」建議換個帳號不要看就好了。
英國《衛報》(Guardian)2016 年 2 月 18 日一篇報導中引述澳洲資深警官發言表示為了遏止日益增加的報復式色情的威脅,澳洲人必須「長大」(grow up)、停止拍攝自己的裸照或性私密影像;這位警官還表示,他可不是責怪受害者(victim blaming),他指出隨意上傳照片到網路上,風險這麼高,澳洲人必須成熟一點。報導中,這位警官還打了個比方說,一般人都知道假使出門走入大雪之中,身上沒有衣物,人就會傷風感冒,同理可證「如果你沒穿衣服就在電腦上曝光,你會招惹上病毒」。[10] 這樣的批評指的就是,明知如此還拍照的女性簡直就是自找的。
婦女救援基金會過去所進行的有關報復式色情的調查也顯示,有百分之四十二的受訪者認為被害人應負擔責任。新聞報導裡受訪者轉述受害經驗時網上男性與執法警察的回應,顯示的正是「不拍不會錯、拍了不要怕」的對於女性的規訓,這樣的規訓受益的是少一事的執法者、四處窺秘同時羞辱女性的男性,以及賺取點閱率的各式媒體、提供載點與影像的色情產業。在厭女文化當道,法律、科技、文化不能即時控損、制裁,而各種相關產業忙不迭地競相以一方受辱的材料換取另一方目光,加上社會大眾近半認為報復式色情案件裡,被害人也有責任,那麼,不拍、自保難道就真的是杜絕源頭的良方?
報復式色情案件中性私密影像被廣傳或被要脅將被廣傳的受害人,有的是兒少網路性誘拐、有的是親密關係伴侶之間的監控與報復,後者為數眾多。親密關係中的女性在發生性行為時使用拍照攝影工具從而存留影像,本關乎當事人如何看待「同意拍攝╱錄影與否」對彼此關係的影響;單是呼籲、認定女性「不應該拍」的規訓底下,忽略了女性「同意拍攝」的原因、歷程、經驗,這當中有太多值得再思之處 —— 就以報復式色情的加害人為前親密關係伴侶為例,女性親密關係中因為對方提議、鼓吹,而同意錄製拍攝性交過程,在那個當下、當事人曾經遲疑、猶豫嗎?她們在那分秒當中,是如何與自己對話?這涉及人己溝通、關係維續,以及親密關係中權力流轉的問題。
婦女救援基金會公布調查,百分之二十二的被拍攝者自承是因對方要求難以拒絕。這「難以拒絕」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憂慮?力推慫恿拍攝錄製私密性行為的人,又應該如何反思自己的性邀約、錄製性影像的邀約呢?從厭女風行、報復式色情日熾,到男性乃至於代表公權力的警方都以訓斥的態度要求女性檢點,都忽略了女性在人己關係中應邀而拍攝自己的影像或者自己主動拍攝的時候,有著因為人己關係、性別腳本、當時脈絡等等令其難做他想的影響因素。
註釋
[9]王立柔,〈有錢就能散布別人裸照,誰讓加害者有恃無恐?〉,《報導者》,2017年10月11日,參見:https://www.twreporter.org/a/revenge-porn-issue,檢閱日期:2019年5月20日。
[10]‘”Grow up” and stop taking naked photos of yourself, police tell revenge porn inquiry’(2016) The Guardian, available at : https://www.theguardian.com/australia-news/2016/feb/18/grow-up-and-stop-taking-naked-photos-of-yourself-says-senior-police-officer(accessed 2019/2/19).
※ 本文摘自《這是愛女,也是厭女》,原篇名為〈誰在責備受害人?〉,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