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廚房菜瓜布是世上最豪華的細菌飯店?
文/馬庫斯.艾格特博士、法蘭克.塔杜伊斯;譯/宋淑明
孩子們想養寵物,一點都不稀奇。他們的理想寵物是一匹迷你馬,養在花園裡,或者天竺鼠,都不行的話,老鼠總可以吧!但是在世界的一角,有個小男孩,養了名叫瑪歌(Margot)的寵物,瑪歌是一塊廚房菜瓜布。
小男孩的媽媽不但沒有被嚇到,反而在網路上公開她兒子對這塊塑膠立方體的愛。基於菜瓜布完整的生態系統,它確實可以當成寵物來愛惜,這是她提出的辯解。「對我們這些沒有寵物的人來說,廚房菜瓜布完全能夠扮演一隻狗或一隻貓的角色,至少它跟貓狗一樣有這麼多細菌在身上。」這個叫做約翰娜的女人認真嚴肅地說。
約翰娜頭殼壞掉了嗎?我既不認識她,也不認識她兒子,但是這個故事引起了我的興趣,因為會有這起廚房菜瓜布事件,我也難辭其咎。二◯一七年夏天,我和同事共同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首度公開菜瓜布裡龐大的細菌數──一塊廚房好幫手每立方公分,居住了不下五百四十億隻細菌。
細菌含量和糞便採樣裡一樣多
做個比較:據推測,自從二十萬年前智人出現至今,大約有一千億人曾經在這地球上生活過。而居住在兩立方公分大小的菜瓜布裡的細菌數量,比曾在地球上嬉鬧過的人口還多。要達到如此密集的生物量,必須在大峽谷裡堆疊三兆人才行。
世人有能力理解這個發現了嗎?直到在某篇報導裡發現了那個筆誤,我們才真正意識到,一般大眾對微生物世界裡的「多」或「寡」有多麼無知。
5.4×1010 隻細菌,在報導中變成「我們發現,每立方公分的菜瓜布裡有 5.4×1010 隻細菌」。按照這個算式得到的細菌數是五四五四隻──在微生物學家眼中,這個數字少得太可笑了。但是有些媒體還是繼續引用這則報導,而且表現得非常驚異:哇!菜瓜布裡每立方公分有五四五四隻細菌耶!
但是最終引起騷動的完全是另外一件事:要找到其他地方擁有像菜瓜布那麼密集的微生物數量,只有人類的糞便採樣了。
《紐約時報》的編輯顯然也是這麼想,她在這份研究發表幾週後,電話聯絡上我。我們必須知道,菜瓜布衛生這個議題在美國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美國人對這件事的熱中程度,堪比對宗教的誠摯熱血。在無數網誌和 YouTube 影片裡,自稱專家的專家教起我們如何成功從微生物手中拯救菜瓜布。
《紐約時報》的編輯問我,怎麼辨認菜瓜布是不是該丟了?我想回答得風趣一點,於是說:「當菜瓜布開始自己走起路來的時候。」我不禁聯想到一部有名的恐怖片《鬼哭神號》(Poltergeist),其中一個片段是牛排像被施了魔法一樣,在廚房流理台上自己站起來走動。沒想到這編輯竟然當真,害我花了很長的時間跟她解釋,那不過是句玩笑話。
這則最終刊登在《紐約時報》上的小故事,其實是要以有趣的方式來回答一個有趣的問題:菜瓜布為什麼會發臭?正確解答應該是,因為有細菌界的名人奧斯陸莫拉氏菌(Moraxella osloensis)在場的緣故。這種菌會產生霉味,有時候,如果把洗好的衣服放在潮溼的環境裡,也會有這種味道。
美國恐慌,歐洲憂慮
我帶著被逗樂了又不可置信的混合情緒,從遠方看著該篇報導的撰稿人遭到讀者來信轟炸,因為該報導引起了眾人的不安情緒。
接著刊登了第二篇報導,雖然不安的情勢有稍微控制住,但我們還是必須正視一個事實:廚房菜瓜布就是微生物的熱點,衛生學家喜歡稱之為「重要管控點」。從專家的眼光看來,這些是我們在操持家務時,必須小心留意的棘手地點,因為此處隱藏著威脅我們健康的風險。
我不會以為只有美國人才會關注這個題目。在歐洲,這同樣惹得某些人驚慌失措。這個題目為什麼能吸引到這麼多注意力,是很容易解釋的。光是德國境內就有超過四千萬個家庭,而每個家庭,都至少有一塊(或兩塊,甚至更多塊)菜瓜布在逕自發臭。整個歐洲有兩億兩千萬個家庭,保守估計,總共至少是四億四千萬塊廚房菜瓜布。
單一塊菜瓜布當然很輕,在乾燥的狀態下,大約十公克重。但是四億四千萬塊菜瓜布卻威力強大。
究竟是什麼讓這個廚房好幫手如此受到細菌青睞?我們在實驗室裡測試了十四種菜瓜布,從裡頭找到三六二種不同的細菌,多樣性之高,是我們以前對這類日常用品想像不到的。而從細菌數來看,一塊用過的菜瓜布裡,幾乎居住著跟人體一樣多的細菌(十兆隻)。我們真的可以說,瑪歌菜瓜布的確擁有它個人獨有的微生物組,這不是很令人讚嘆嗎!
在德國,像這樣一塊從超級市場買來的菜瓜布,通常都是人工材質如聚氨酯(Polyurethan)做成的。肉眼看不出來,但是在顯微鏡下就很清楚:這種材質有許多細微的孔洞,它們在菜瓜布內形成大量的表面積,為微生物提供了生長和擴張的空間。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原因能夠解釋,為什麼菜瓜布是細菌的豪華飯店。如果飯店房間的天花板、地板、牆壁充滿溼氣,我們一定感到非常討厭。但是細菌愛死潮溼的地方了。有溼氣,就有免費的美食,也就是奢華的客房餐飲服務。滴落的優格、煎雞肉噴濺出來的油,經擦拭吸進菜瓜布後,都會變成病原體豐盛的大餐。雞肉殘渣上、我們不太愛的曲狀桿菌便以這樣的方式入住這家細菌大飯店。
菜瓜布和老鼠的共同點
此時此刻,我不當微生物學家,而要來當心理治療師。我們都知道,要巧克力成癮的人完全放棄巧克力,既不切實際也沒有必要。但是如果我們改變吃的形式呢?不再時不時去偷吃一點,而是晚上正大光明吃一塊,犒賞自己,這不就是進步了嗎?照此邏輯,若有誰非得把自己的菜瓜布用到不成形,請便,我絕不阻止!
但也許還是有一兩種方法,可以控制得住廚房條件推波助瀾下默默繁榮的細菌大軍。最基本問題的是,廚房菜瓜布和老鼠有個共同點,兩者的生活適應力都極強。根據猜測,老鼠經歷原子大戰後還能繼續存活。我不是動物學家,不想竭盡所能支持這個理論,但我絕對相信,菜瓜布飯店裡的細菌聚落也能夠在原子彈襲擊之後倖存下來,就算不是全部倖存,也是很大一部分,而問題從這裡才開始。
清潔廚房菜瓜布的方法很多,清潔後應該也可以殺死大部分的細菌,絕對有一小部分特別頑強的微生物能在清洗後存活下來,卻是不爭的事實。一小部分的「小」,在這裡代表什麼意思呢?如果在清潔之前,我們估計有十兆隻細菌生活在菜瓜布裡,那麼清潔之後大約會剩一千萬隻,是之前的百分之◯・◯◯◯一。
一千萬名倖存者還是很龐大的數字,比柏林市民(三百五十萬人)多了三倍。而且我們要知道:倖存下來的細菌是特別頑強的一族,這才真的可怕。
我們的研究結果是,清潔過程剛好為菜瓜布裡的致病細菌提供了保護。事實似乎是,透過經常清洗,我們在菜瓜布裡逐漸養成了一支迷你卻頑強的細菌艦隊。
微生物學家早就已經熟識有「極端生物」(Extremophile)的現象。光看名字就可以知道,它們是在極端環境條件下也能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鹽海、酸性的池塘、火山泉和冰原等地。現在你猜猜看,地球上哪裡還有變化差異這麼大的地方?沒錯,就是我們的住家!
幾乎沒有別的地方擁有如此極端的溫度、酸鹼值以及化學組成差異。舉例來說,烤箱裡以攝氏二二◯度的高溫烤著披薩,但是幾公尺外的冰庫裡,卻以攝氏零下二十度冰著甜點冰淇淋。在自然界裡,幾乎找不到這種不到幾公尺就有二四◯度溫差的地方。
小小的空間裡環境條件變化如此極端,對多數微生物來說非常辛苦,很多微生物就此歸西,但是有些細菌已經適應這種極端環境,因此,不管再怎麼聰明的清潔方式,都不可能將菜瓜布洗成無菌,至少在一般的居家環境裡辦不到。
對付菜瓜布的十大最佳除菌方式(但是可能沒有什麼效果)
- 丟進洗衣機(以六十度水溫,並使用全效清潔劑)
- 用蒸鍋蒸(要高壓的)
- 洗碗機洗(強力洗程)
- 放進微波爐裡微波(菜瓜布要是溼的,加點洗碗精)
- 泡在漂白水裡
- 放在鍋裡煮沸消毒
- 泡在醋或其他酸性溶液裡
- 用洗碗精和溫水清洗,然後晾乾
- 冰凍起來
- 泡在乳酸菌製成的益生菌溶劑裡
※ 本文摘自《少了微生物,我們連屁都放不出來》,原篇名為〈廚房菜瓜布是世界上最大的細菌飯店〉,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