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件事都是「最優先」?其實有三成工作根本不必做
文/J.J.薩瑟蘭;譯/陳重亨
英文單字priority(優先)是很早就出現的字,最早大概是14世紀末由法國人借用拉丁文來表示時間上較早的狀態,意指這件事比那件事發生得更早。到了15世紀初這個字進入英語圈,指的是權利或等級上的優先。(順便說一下,這個字應該是單數,說某件事「最優先」其實是贅詞,因為「最」跟「優先」在語意上是重複的意思。再來一個語言學小知識:在拉丁文裡,單字不會因為字尾加個s就變成複數,所以priorities這個字其實很荒謬,就像是一場比賽有五個第一名一樣。)
各位要是用Google Ngram搜尋priorities的使用狀況,會得到以下結果(Google Ngram是Google提供的服務,它收集過去幾百年來好幾千本書的內文,可以查詢特定文字的使用頻率):

由圖3可知,一直到1940年左右,priorities這個字幾乎不存在。我不能確定這個字為什麼會出現,但是我覺得這個看似合理卻毫無意義的新字,很顯然與業界在二次戰後掀起的現代管理運動很有關係。
先完成工作
當我們Scrum公司評估企業的敏捷程度時,通常會發現已經完成的工作中大約有30%根本不必做,而且那些工作跟企業目標完全背道而馳。請各位別再瞎忙!史丹迪士集團的研究跟我們的發現相去不遠,其餘70%的工作成果中有64%是客戶很少使用、甚至從來不用的功能。這表示公司有75%的人力是擺在跟企業利益相反的方向,或者是根本沒人需要的工作上。各位請仔細想個一秒鐘:貴公司有四分之三的人力淨做些不該做的事!
這是因為大家不肯排定優先順序,或是不曉得怎麼排序。(再來一個語言學小知識:prioritize﹝排定優先順序﹞這個字最早是在1950年代由政府官員開始使用,後來在1972年總統大選中逐漸普及。當時的政治人物用這個字表達選擇哪些票倉要優先去掃街拜票。《牛津大字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在1982年說它是「目前英語使用上不太穩定的字」。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沒有穩定的實踐它。)
下列是我們發現的病症。各位要是聽過甚至說過這些話,大概就要好好考慮現在使用的方法:
「我們有好多互相衝突的優先事項!」
「優先事項一直進來,我們團隊不斷受到干擾!」
「所有事情都是第一優先!」
最讓我感到無力的是,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樣不對。跟我談過的每個人都知道,同時進行五件事、甚至中斷手上的工作來接下新的工作根本不可行。沒人會覺得這是工作的好方法,大家都知道這樣真的很蠢,但還是這麼撐著。
函證網的成員都有不同的優先工作。業務部希望有一套更好的日語翻譯界面,以利開拓日本市場;行銷部想要翻新網站,重新打造品牌;領導階層則是關注最近才剛出現的競爭對手。那麼產品團隊應該專注在哪項工作?函證網一位經理對Scrum公司的專案負責人阿維.史奈爾(Avi Schneier)說:「我永遠都在等待今天會宣布什麼新規定。」阿維問公司的第一優先是什麼,對方回答:「一定要趕上最後期限。」請注意,他們不是要完成什麼任務,只是要趕上期限。
所以阿維讓他們先找出公司真正優先要做的工作。哪些應該優先處理?哪些是最重要的工作?他讓大家了解到,如果不先選擇優先事項,整個公司就會飄忽不定,每天跟無頭蒼蠅一樣四處亂飛。所以他們要做出選擇。這個絕對辦得到,但需要誠實的反省,也需要做些艱難的決定。
※ 本文摘自《SCRUM 敏捷實戰手冊》,第四章〈確實完成工作〉,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