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與其他東西搭在一起,原本討厭的牛奶瞬間充滿魅力
Photo credit: pexels

只要與其他東西搭在一起,原本討厭的牛奶瞬間充滿魅力

文/阿川佐和子;譯/邱香凝

我從小就不喜歡喝牛奶。不是不能喝,只是若問喜不喜歡,到現在我還是會歪著頭嘟噥「嗯⋯⋯」。

我家兄弟各個都愛喝牛奶。晚餐時從冰箱裡拿出牛奶,和配菜一起咕嘟咕嘟灌入喉嚨。晚餐的配菜和牛奶明明一點都不搭。不只我的兄弟,我發現身邊喜歡咕嘟咕嘟喝牛奶的小孩還不少。這些喜愛牛奶的孩子,通常都會被父母斥責「不要老是喝牛奶,也要喝水啊,多喝點水!」站在父母的立場,應該是不想花太多牛奶錢吧。看著兄弟與朋友,我總認為一定是因為他們喝了那麼多牛奶,所以才會長高。而我之所以這麼矮,肯定因為我不喝牛奶。

事實上,我從小個子就矮小。在學校按照身高排隊時,頂多排到前面數來第三個,從來沒再往後排過。十幾歲時沒有突然抽高的記憶,什麼睡夢中聽到骨頭發出嘰嘰聲抽長的事,於我更是未知的體驗。每次放完暑假,那些原本跟我一樣小個兒的同學身高紛紛高過了我,實在很不甘心。為什麼大家都成長得那麼快?為什麼只有我依然這麼矮?隱約明白那是因為自己不喝牛奶的緣故,內心惴惴不安。

既然不喝長不高,那就喝吧。我喝,我喝就是了。可是一旦視喝牛奶為義務,更是喝不下去。每次嘴巴接觸牛奶瓶口,一股難以言喻的奶臭味撲鼻而來,我都心想「所以才說我討厭喝牛奶啊」。

雖然討厭喝新鮮牛奶,我卻喜歡使用牛奶做的料理。焗烤通心粉、玉米濃湯、白醬燉菜、馬鈴薯泥、奶油可樂餅……例如馬鈴薯冷湯,就算不是夏天也會嚷著「想喝」,感冒時則總是沒來由地想吃牛奶土司(過去也曾寫過,就是在烤過的土司麵包上塗抹奶油、撒上砂糖,再注入大量熱牛奶的食物)。

做甜點時,要是沒有牛奶就少了什麼。無論牛奶布丁、法式奶凍、杏仁豆腐或鬆餅……牛奶都是不可或缺的食材。
國二時,我第一次知道什麼是奶昔。放學時偷偷繞道原宿,在那裡的美式漢堡店買一杯那間店最有名的奶昔。初次喝下奶昔時,深深感動於世界上竟有如此時髦的飲品。很快地,也忘了向誰學來的,我獲得了奶昔的做法。從此之後,自己在家也經常做來喝。

時髦的飲品:奶昔

調製奶昔得先打蛋,把蛋白和蛋黃分開。學會「把蛋白和蛋黃分開」技巧時,感覺自己朝大人的世界邁進了一步。右手拿生蛋,往大碗邊緣敲幾下,目標是在中央敲出裂縫。姆指壓在裂縫上,小心翼翼朝左右兩邊掰開蛋殼。蛋白瞬間溢出,掉到預先放在底下的碗裡。這時,要用蛋殼接住蛋黃,不能讓蛋黃也落入碗中。接著,把承接了蛋黃的半邊蛋殼稍稍傾斜,只將蛋黃部分移到另一邊的蛋殼內,原本殼中殘餘的蛋白倒到碗裡。反覆上述步驟幾次,直到蛋白全部落入碗裡,再把蛋黃移到小一點的容器備用。

接下來的工作煞費勞力。必須手握打蛋器,將蛋白打成蛋白霜。往往打到一半手臂痠痛,還得停下來休息。不過,若想做出美味的奶昔,這是無可避免的事。再度擠出力量打蛋白,就在擔心蛋白是不是永遠不會凝固時,濃稠黏膩的蛋白忽然輕盈起來,變成鬆軟雪白的蛋白霜。那一瞬間真是美得無以倫比。用打蛋器沾一點蛋白霜,確認已達到可以豎起來的硬度,就將一旁備用的蛋黃與砂糖投入碗中。蛋白霜轉眼散發光澤,變得像是一張淺黃色的羽毛被。此時滴入幾滴香草精,再注入冰過的牛奶。嚐嚐味道……嗯,做得非常好!

「我想喝奶昔,姊姊,做給我喝嘛!」

每次弟弟這麼央求,我就會一邊抱怨,一邊走向廚房。

「咦?那個很麻煩耶,姊姊很累了!」

那時,我不知道為弟弟拿起幾次打蛋器。儘管覺得麻煩,仍不厭其煩地製作奶昔,或許因為我也抗拒不了香草精與雞蛋、砂糖和牛奶融合後的魅力甜香吧。明明我是那麼討厭喝牛奶的人。

只要和其他東西混在一起,牛奶對我來說就充滿魅力。比方說奶昔、咖啡牛奶或草莓牛奶。不是「這樣的話就勉強可以喝」,而是讓牛奶搖身一變成為我搶著拿來喝的飲料。只有香蕉牛奶(香蕉切片泡在牛奶裡)有時令我猶豫。要是香蕉果汁的話就毫不猶豫了。

※ 本文摘自《阿川家的危險餐桌》,原篇名為〈討厭牛奶〉,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