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

嘆息碎念翻白眼免不了,但別那麼全面且堅定地扼掐自己

文/江鵝

忘記在哪裡看到過,有人說再聽到一次「愛自己」就要吐,我的心臟為此緊縮好大一下,畢竟工作上的言論很大程度建立在這三個字的展開,哪天被打怎麼辦?情緒中心空白而逃避面對衝突的我,隨即拿出體內奇異筆,在腦殼內壁增補一條發言守則:不要說「愛自己」。

執行上不算難,儘量繞著講而已,以分析師為業本來為的就是能把整件事化整為零,從細部慢慢說回核心,但是總有些偶爾的偶爾,一切人物情境配置正好需要再把蓬鬆的敘述壓縮回原來那句話,字字分明地嵌進某些心裡去定錨。我漸漸發現,生命相關的事實很難完全迴避得了,人常常自以為可以,一個轉身撞上去才知道不可能。

生命需要愛,是一個事實。就好像,活著需要進食。人可以因為各種原因不肯吃飯,但是身體渴望營養是一個事實。多數情況下,自己張羅自己的需要是最有效率的作法,人甘願為了飲食上的渴望勤勞奔走,對愛的渴望卻等著有人外送,也不知哪來的少爺脾氣小姐情懷(外送員氣音表示:對啊送來了還要給我負評好難服侍)。我在遇上不得不陳述現實景況時,沒辦法不提到「愛自己」,即使唯恐聽者早就被這三個字的衍生詮釋餵太飽,張嘴噴射消化不了的嘔吐物。只是俗辣還是怕被打,為此我思考過該怎麼換句話說,也許換句話說可以讓表達效果更婉轉,更體貼。但這事別說思考,根本不出幾次眨眼的時間我就完全放棄幫「愛」找替代動詞,幫「自己」找替代名詞。沒辦法。

「愛自己」令人厭煩的原因之一,大概是因為很難吧。就我來說,「愛自己」其實頗具壓力,因為我不容易肯定自己,不肯定就很難喜歡。有些人的設計天生擅長花式挑剔,而且主要挑剔標的往往不是旁人,人的內心勾當再怎麼瞞天瞞地也瞞不了自己。例如:自然捲的弧度不如燙出來的自然(這句話寫出來原來這麼荒謬)、表達不夠機敏、表達太過尖銳、生活不夠積極、生活不夠淡泊、舊衣服太邋遢、買衣服不環保。眼看一身闕漏罄竹難書,哪裡好意思放膽成全這樣的自己去健康快樂,我執行得最上手的不是愛自己,而是惕勵自己。大家都知道,越是違背人道精神的自我惕勵,獲得的掌聲越大,之悅耳呢。

然而一世人流流長,總會撞上幾次比掌聲更為快慰的生命真相。有一次,不,其實很多次,我又挑剔起自己的身型外貌,卻激怒旁邊的人。他叫住我,一臉兇惡,肩背冒火,要我看著他的眼睛,聽他說:「你很美。你不胖。」我依教盯住他,上上下下地看。心裡想,這個審美標準有問題,再不然就是社會現實判斷力不足的人,真的在生氣,顯然很不喜歡此刻的我,不喜歡卻願意耐著性子為我的當前樣貌做辯護,唉這個人愛我。比我愛我。

人領受到愛的時候未必說得明白,但身體不會錯過任何一次「感到健康而且正確」。我知道他是對的,不是因為我在通俗標準裡比誰美比誰瘦,而是,以正義接納自己的存在,才是活得舒坦的究竟辦法。不是喜歡,而是接納。我求瘦求美求上進為的是在均質化社會裡過上安心日子,但安心追到後來,始終要面對自己這一課。

目睹旁人怎麼愛我,我學習怎麼愛自己。「愛自己」其實比「喜歡自己」可行,喜歡是一翻兩瞪眼的事,但是愛永遠有努力的空間。拿我的貓做例子,我不喜歡他玩水,再踩濕沙發地板和桌上的筆電文件,尤其討厭他整碗打翻泡濕木頭地板,但這個惹事生非兩手臭毛巾味的固執傢伙是我的貓,一把老骨頭也不知還有多久能活,我對他的接受度隨者年齡越來越高,盡可能想像他玩水是一種生存必須的天然機制,而且去買了一個重達三百斤(誇飾)的韓式石鍋裝水碗防止傾倒,隨時趴地擦水印,儘管過程中必然嘆息碎念翻白眼,但我沒有綁住他的手限制他靠近水,也沒有在極度惱怒的時候掐死他。我盡一切當下智慧與餘裕所及,成全他維持那副惹我生氣的德性。那是我對貓的愛。

愛自己也就是,儘可能記得這個性格彆扭處處瑕疵的自己,是我的生命,嘆息碎念翻白眼免不了,但別那麼全面且堅定地扼掐自己,儘量運用當下的智慧、餘裕、甚至慈悲,接納這幅德性,成全自己用最接近真實和健康的模樣活著。儘量。

因為很難,每次能做到一點「儘量」,都有一種「我長大了會自己吃飯飯了」的驕傲。感覺很好。

※ 本文摘自《俗女日常》,原篇名為〈我長大了會自己吃飯飯了〉,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