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from Flickr CC by Gary Todd

此香在風擺之中仍能扶搖直上,因此受到武則天的喜愛

文/王薀老師

千年沉香說因緣

之一:武則天最鍾愛的降真香

說到我從懂香、用香一直到最後的品香,這其中的因緣和由來頗長,若要細說從頭,香的啟蒙也是沿自於我的道家師父。師父在祭天或歷代道祖時,都會使用一種粉末式的香,這香會引起我的好奇是因為此香有別於我所看過台灣經常會使用的檀香或沉香等,這在家家戶戶或一般宗教性活動早已相襲成風。這香有一種特別的韻味,師父說過去帝王在祭天時,才會使用此香,到了唐代武則天更是酷愛此香成癖,唐代詩人也曾題詩說及武則天使用降真香的奢侈,所謂「素煙思爇降真香」,便是在形容武則天對於香的重視。談到香,在唐代是最為盛行的風雅情事,幾乎所有的文人雅士都會把品香看成是生活中闕一不可的雅品。唐代皇帝還為此在年度中設有「鬥香」這檔事,因此流傳至今,許多和香有關聯的周邊文物也都是在那個時代所研發的。香在唐朝也變成為生活中品味極重要的一事,官宦家庭或書香門戶習慣會把家中衣物及臥榻被褥薰以芳香之氣,在唐代,香的品級也如同現代化的西式香水一般琳瑯滿目,蔚為大觀。現在有許多品香師在使用的香球,最早也是源自於唐代,在當時朱門大戶、富比陶白之家,甚至會找好的金工師父用黃金打造成薰香的球形薰具,有些在球上雕以龍、鳳形制,球底部會有一處作為放置香末平台,上方有蓋,方便移換香末之用,各式各樣之薰爐鎏金鑲玉,目不暇給。在唐代,因為所製造的香料都是天然木料及植物所成,人們也已習慣把燃盡所存之香灰埋倒在果園或苗圃中,使得果實纍纍、花團錦簇⋯⋯。

據說武則天在某次的齋醮儀式中,主法的高功道士沿用一種淡紫褐色的香末,沒想此香即便是在風擺飆舉之中,奇特的是香煙仍然扶搖直上,有別於它香隨風搖弄,無法停歇。武則天在一旁看得嘖嘖稱奇,從此便愛上了降真,幾乎每日不可無它,此後降真的地位更是賽比黃金,也蔚為清雅之物,以及達顯之人用來彰顯格局重要的奢侈品。據說降真香在唐代一度被奉為聖靈之物,曾經在法事中隨著裊裊香煙直達蒼冥之際,竟然有一群仙鶴隨之下降法壇,因此降真可上達仙闕之說不脛而走。不只武則天深信此香可通天啟靈,亦可疏通諸脈,護身辟邪,去除煩憂,消災解厄。這對於一度為了國事、家事、心靈尋找不到通路的她而言,無異是取得身心安泰很重要的吉祥物。在唐宋幾乎家家戶戶都備有降真香,據說此香一點,可以防止邪靈入侵,也因為如此,所以降真香在當時便成為了那年代辟邪、護宅極重要的香品。許多人把香料盛放在香囊內,做為護身所佩戴之聖物。在盛唐時期,亦有人把降真香視為生命中極重要的物品,原因是它可以成為人、神溝通之聖物,所以被尊稱為香中之王,在當時被視為祭天法祖之靈香,連被視為仙品的沉香也因此沉落了自己之品階……。

過去對香尚處於懵懂階段時,總以為沉香色澤愈黑愈是上品,但漸漸地從方老道身上和手上所戴的沉香佛珠,色彩各有深淺不同時,心中開始產生了一些想法,當時也曾問過方老道:「這香,為什麼在您脖子上所佩戴的掛件以及您手中持念的佛珠,還有手腕上的那串提珠,顏色和紋路卻有著明顯的不同?過去我總認為沉香要以色澤愈黑、油性愈高的最好,但看見您身上的這幾串沉香之後,不覺生起了疑點……」

方老道聽了我所提問他的問題之後,淺笑著回答說:「一般未入道的人,有著這些先入為主的概念,其實也沒有錯!那是因為大家沒有考慮到沉香它的出產地區有千差萬別,自然對於木頭本身的紋理、色澤便有所差異,例如說產地愈屬於熱帶地區的,它的香色澤便會較深,像馬來西亞等地區,因為它的產區溫度極高,所以木頭的顏色黑的比較多,但如果要用色澤來區分香的好壞,這便屬於外行人所講的,如果以產區來看,馬來西亞也好或者是高棉,絕對比不上越南;如果以香氣來說,越南的某些地區所產的沉香味道,也未必比得上柬埔寨的蟻沉。一般而言,若要勉強區分沉香的品級,那就要談得深入些,例如要先觀察香木本身的外觀、色澤,接著觸聞木塊本身的香氣,還要研判可否入藥,以及木頭本身的年紀。愈上品的沉香,沉水的速度愈快,幾乎是瞬間遇水則沉,這便是一塊好的沉香。為什麼?代表這塊木頭它本身的含油性極高;再來便是判斷觀看沉香木塊所呈現出的顏色有哪些,一般的行家比較偏愛挑選深黑偏綠的沉木列為上品;接著即便是上品香,也需要經過燃燒,聞其香氣,好的香不但具有滲透力,時間也夠持久,香氣蔓延至空間又深又廣,並且香氣直接由鼻入喉之後,一股香甜之氣充滿口喉之間,時間愈久,愈能體會這股底蘊……」

本文介紹:
拴馬索》。本書作者/王薀老師;出版社/善聞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延伸閱讀:

  1. 茶堂懷錄
  2. 建盞.茶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