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最初的文學讀本──少年《野性的呼喚》&《紅樓夢》少女
記錄整理/洪啟軒
新年後的首場講座,邀請到吳妮民、陳輝龍二位作家來與讀者分享他們的十六歲之書。開場主持人陳蕙慧介紹兩人背景與選書,接著由吳妮民首先簡介自己選書《紅樓夢》的緣由。小時候她讀的是父母買的「簡單版」《紅樓夢》,全書濃縮後形成寶玉、寶釵與黛玉的三角戀愛;高中時課本的選文「劉姥姥進大觀園」,除了全班上台搬演外,老師並推薦里仁書局的版本,這便是她與《紅樓夢》的因緣。
而喜歡狗的陳輝龍,則是提到自己在圖書館遇上《野性的呼喚》,也是他第一本讀完的小說,但當初翻譯的版本過於文言,其實沒能看懂。十六歲的時候到同學家翻閱《讀者文摘》,終於在中英對照下,看懂了《野性的呼喚》。由此,又去找了傑克.倫敦的另部作品《白牙》。兩部小說分別是由狗到狼、由狼到狗的進化循環。
在兩位介紹選書原由後,吳妮民先簡單跟讀者介紹《紅樓夢》的背景,包含人物、作者等。在高達九百多個人物中,有四、五十個角色特別鮮明,顯見曹雪芹的寫作功力。「說到元宵節應該是歡樂的,但在《紅樓夢》是破滅的象徵。」吳妮民如此說道。賈府從第五十三回開始,在元宵熱鬧辦了盛宴,持續延伸到了今天選的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陳腐舊套 王熙鳳效戲彩斑衣」,其實一開場香菱失蹤就在元宵燈節時。
吳妮民指出,賈母(史太君)主持宴會,一切燦爛美好,但一切衰敗也要從這裡開始。而作為賈府當家媳婦的王熙鳳,雖對家裡事務瞭若指掌,卻也無法逆轉。老太太喜愛熱鬧,捨不得睡覺,然而越熱鬧之處越淒涼,吳妮民指出,這章節結束在煙火燦爛的時刻,「但當你翻過這一頁,會發現一切都在往下坡走。」而為什麼選擇這個章節?吳妮民說道,她曾讀到一些資料,顯示曹雪芹正是在元宵節被抄家。作者抱著創傷去描繪一場空前盛宴,也是對自己人生的指涉。
還有一點,重讀對人物讀出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之前不喜歡的人物也有了改觀,例如薛寶釵和王熙鳳,這可能是年歲增長之故,建議讀者也能重讀。
陳輝龍則表示,青少年被升學主義綑綁,導致求學時對於「自由」有諸多想像,直到十六歲讀完《野性的呼喚》,受到極大的震撼。主角從南方安逸的莊園被賣掉,成為雪橇犬。法律的定義只是一隻棍子,而這南方的狗居然能承受蠻橫的挨打,活成一方領袖。這對青少年的他,是一種新的啟發:「原來不好的遭遇,可以往另一個方向去成就。」
陳輝龍表示,傑克.倫敦寫主角逐漸蛻變回狼的過程,「看似一種退化,但其實是一種進化/淨化。」──牠要回到屬於牠的地方。他從這故事看到了以前不知道的情節光澤,埋下了對文字的感受力。故事裡擬人化的寫法,帶出了更多細緻的細節,同時,書的結構也很特別,由幾個獨立短篇串接形成,不久,自己出版第一本小說集的時候,對照當時的心情,終於明白傑克.倫敦為何而寫、如何去寫。
這種對照,在成為專職小說家後,更能理解。
講座最後,主持人陳蕙慧則提及,兩本小說擺在一起談看似突兀,實際上則有一個共通的特性:「一個人/一隻狗『回歸原始/本真』的一個旅程。」同時,這也是讀者的閱讀旅程。她相當贊同陳輝龍說的:「《野性的呼喚》是一部「誠實」的小說」。而吳妮民也讚嘆:「《紅樓夢》是要用一生去讀的。」
大疫之年,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型態被改變了,人心也隱隱著透出對未來的不安。此時,透過文學、閱讀探尋一方平靜,是一劑良藥。自九2021年9月起至2022年2月,「混亂世代中的文學對話」講座,邀集不同領域的講者,分享閱讀與創作的啟蒙。
講座活動由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文房.文化閱讀空間、工三行銷共同規劃執行,並邀請資深出版人、且戮力推廣閱讀的木馬文化社長陳蕙慧擔任策展人,共同獻上文學之美,一探文學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