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理跑讀事件簿】CASE11:歸納與演繹──鑑識機率的推理科學
文/犁客
2000年,美國播映的《CSI犯罪現場》影集,讓觀眾把犯罪刑偵故事的焦點,從威風的刑警或天才的罪犯,轉到鑑識人員身上──大家發現,這些本來在故事裡只負責提供資訊的宅宅配角,不但又帥又美腦子又好,還會理所當地使用各種很酷的裝備講出一大堆塞了專有名詞的台詞。
這類影集裡有些東西很切合實際的,例如實驗室的器材和儀器常是真的,因為租儀器比自己做道具方便、便宜,而且不會出錯;不過也有些東西比實際狀況誇張很多,例如分析證據需要的時間。現實世界裡的刑偵人員到底都會做什麼?得做什麼?又是怎麼做的?這回「推理跑讀事件簿」,請到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碩士、犯罪學博士,曾在各地警局從事犯罪偵查、現場勘查、行為語言分析工作,目前擔任臺灣警察專科校科技偵查科專任副教授的曾春僑,讓專業的來!
「鑑識」不只是坐在實驗室
「大家認為的『鑑識』可能都在物證,但其實也包括情況跡證、行為跡證等等,」曾春僑說明,「犯罪偵查並不限於犯罪現場,查贓、背景調查⋯⋯這些過程中都會蒐集到資料,調查前科犯,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治安顧慮人口』時也可能蒐集到東西。每個過程獲得的資料,都是訊問的基礎,都需要鑑識。」
鑑識裡最常聽到的是「指紋」和「DNA」的資料庫,這類鑑識結果是比較可以用機率計算的,「不過偵查中獲得的資料,例如監視影像,要怎麼變成『證據』?你說『啊我看這個就是誰』是沒什麼問題,但要當成證據可能就不能只有如此。」曾春僑說,「或是像車行紀錄,必須透過關聯分析平台去分析長時間的資料,例如一個人都是週末上高速公路、開長程,我們可能推測他的故鄉在中南部,都是上班日上高速公路、開短程,那可能是用高速公路解決通勤需求。但有沒有別的可能?當然有。演繹的部分有可能會猜錯。」
現場、物證、犯嫌、被害人,「通常在鑑識裡,我們會講『四向連結理論』,四者相互連結,證據有接觸理論上會有轉移,如果採集不到,並不代表沒有轉移,可能是技術的問題。」曾春僑說,「困擾不是採不到,而是太敏感,像DNA。理想狀況下,一個細胞的DNA都能驗出來,今天假設去看球賽,我坐在你旁邊打個噴嚏,你身上就有我的DNA;如果你在回家路上遇到不幸的狀況,身上可能找到嫌犯的DNA,也會找到我的DNA,那要怎麼分辨何者才有代表性?」
曾春僑以過往刑案偵查的過程為例,追查時可能找到一堆無關的指紋,需要一一過濾;「有時在現場有沒有辦法找到東西,得靠運氣,有人認為不是運氣,而是經驗,」曾春僑表示,「如果要我說的話,我認為重點在於有沒有用心──有人在現場待了三小時,該看的還是沒看到,有人待了二十分鐘,就能找到關鍵證物」
個人經驗與剖繪
指紋的相似程度可以計算,現場人員用心的程度無法估量。「鑑識牽涉到很多『非量化』、而是『質化』的部分,」曾春僑說,「報告裡說全面採證,可能嗎?『全面』的範圍要到多少?只能由執行的當事人判斷。」
除了採證的用心程度,鑑識人員也必須熟悉由類別變數/連續變數與有/無因果關係等等交互影響產生的統計方法,許多需要類別變數的判準因人而異,就必須依靠經驗輔助。「例如聲紋鑑定,現在還有個核准使用的方式,連FBI也這樣用,叫『聆聽比對法』;」曾春僑解釋,「有資格做這種鑑定的人,可以直接用耳朵聽出聲音的異同。大家可能會說他不準,但他可以每年都接受盲樣測試、每年通過,你問他為什麼聽得出來?他也很難解釋。」
從物理跡證、行為跡證到心理跡證,型態越確定的(物理跡證)越具證據能力,而越複雜及不確定的(心理跡證)越需要鑑識人員主觀參與,甚至綜合種種資料進入「剖繪」的領域。曾春僑解釋了影視作品中呈現常如魔術般的剖繪手法真正原理,並且說明,「完成犯罪的必要手段,是『犯罪手法』,而非必要手段則是『簽名特徵』。」
如何減少誤判?
透過舉例以及實際案例,曾春僑演示鑑識人員如何以「事件」、「人」或「地」等等進行剖繪,協助推進偵查、提供訊問資料,說明如何以歸納及演繹進行分析,如何繪製現場關聯圖,如何思考「測謊」的準確程度,現場跡證有哪些類型,物證鑑定又有些特徵,展示了警方使用的指紋卡片(沒受過訓練根本難以看出指紋有什麼不同),以及一些鑑識過程裡的照片。從貼近實務的分享當中,可以稍微窺得鑑識人員必須多麼仔細與面面俱到,時時增進自己的專業知識,才能稱職地進行鑑識工作。
「其實,要盡量減少誤判,最好就是案件量不要那麼多,不要說我今天講什麼話你不高興,你就去告我,我看你不爽,我就去告你──法院都被這類案件淹沒,就沒法子花足夠的心思去偵查重大刑案,錯誤應該這樣去修正。」曾春僑就事論事,「當然,也可以砸很多錢,但國外的經驗告訴我們,砸錢不是重點,重點是人性的提升,不過這其實無解。」
無論對人性信任與否,組成分子越複雜的社會,就越可能發生各種犯罪。暫且不論影視作品裡有否太過神化或誇飾,現實中的鑑識科學,的確就是確認犯嫌與罪行之間關聯、罰所當罰、維持社會秩序穩定的重要工具。
▶▶「推理跑讀事件簿 Case11:歸納與演繹──鑑識機率的推理科學」講師推薦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