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端康成: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
「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川端康成。
1972年4月18日,下午二點半左右,川端康成中斷手邊的工作,從位於鎌倉的家搭上計程車,前往一棟原本想用來當作工作室的公寓,他走進這棟公寓的417室,五點鐘時從浴室拉出瓦斯的管線,他橫躺在床上將瓦斯管塞進嘴裡,然後用薄薄的被單將自己蓋住,不發一語地走向死亡。
川端之死在當時日本國內引起極大震撼,這位文學大師以高齡73歲之姿毅然終結自己生命,外界紛紛揣度其自殺原因,多數說法為自196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來,他夜夜失眠,無法承受得獎光環伴隨而來的壓力。然而,熟讀其作品的人便會知道,讓川端無法承受的,或許是那份終生糾纏著他的巨大孤獨。
川端幼年父母雙亡,之後祖父母和姐姐陸續病故,他在15歲以前失去了所有的親人,封閉而陰鬱的童年造就他孑然一人的孤獨心境,反映於其日後的創作中。他的作品以虛無為基調,融入日本文學獨有的寂寥之美,他曾自述:「我的作品表面上是看不出什麼東西,但內在卻蘊含著日本自古以來的一股淡淡的哀愁。」
延伸閱讀:《一生必讀的50本日本文學名著》,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