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 始於美國校園環保運動

(Photo from Flicker CC by Padraic.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

該節日源於1970年代美國校園興起的環保運動,時任威斯康辛州參議員尼爾森在各大學舉行演講,原是為了組織以反越戰為主的校園運動,但是在1969年西雅圖召開的籌備會議上,一哈佛法學院學生意識到當時美國社會普遍並大量使用含鉛汽油,環境汙染十分嚴重,遂提出將該運動定調於環境保護主題的建議。

尼爾森予以採用,並發起首次的全國性環保抗爭。1970年4月22日,全美共有2200萬人為了享有「健康且可持續的環境」而走上街頭,此次運動並促成美國環保署的成立。自此之後,「世界地球日」便由美國延展至世界各國。

在這個重視環保的日子裡,百年千書要來介紹2012年出版的《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作者周靈芝清楚定義了「生態藝術」與其他藝術的不同,她指出生態藝術的重點不在作品本身,而是意圖跳脫既有框架、大膽挑戰環境現狀的創作過程,同時引入英國與台灣的案例作為說明,希望帶給讀者不一樣的視野。

圖為「地球之旗」,由環境史學家約翰‧麥克尼爾於1969年為首屆地球日活動所設計。以深藍色為底,放上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阿波羅17號飛船在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藍色彈珠》。

百年千書,陪你閱讀經典好書。
http://www.facebook.com/1000ebooks
https://readmoo.com/k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