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證實 課外閱讀能促進孩子的腦部發展
編譯/Alex Grey
以興趣和休閒為主要目的的課外閱讀,除了提升語言能力之外,是否還有別的好處?在英國一項已進行長達40幾年的研究,可以很肯定地告訴我們:課外閱讀絕對能夠促進孩子的腦部發展!
這項計畫的研究對象,是1.7萬名誕生於1970年某一週的民眾,長期追蹤這群人的教育、就業,以及生理、心理健康狀態,並定期約訪受測者,以瞭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在這1.7萬名受測者當中,有6,000名在16歲時進行了一項「認知測驗」(congnitive test),在社會地位、經濟條件相仿的這一大群人中,比對了測驗結果以及他們在5歲及10歲時曾經進行的調查,發現在10歲時便已開始規律地閱讀課外讀物,且在16歲時還能一週至少閱讀一次以上的人,在測驗中多半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這項結果也證實規律的課外閱讀習慣,不只增進了閱讀素養,對青少年的字彙充實程度、拼字以及數學能力都有顯著的正面影響。更讓人感到意外的是,「規律的課外休閒閱讀行為」,對幼兒及青少年在智力及學習能力方面的影響,比起「在家中擁有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家長」來說,還高了4倍!
提升課外閱讀風氣刻不容緩
由於透過「閱讀」能夠認識更多詞彙,因此閱讀可以增長幼兒或青少年的語文能力,已是不爭的事實,但令人驚訝的是,調查發現輕鬆的課外閱讀,也能增進數學能力!
研究人員表示,閱讀除了能夠認識新的字彙與語句排列之外,同時還能夠吸收各種新想法,並加強思考邏輯,進一步幫助孩子在學校中理解、吸收各種資訊與概念。此外,培養孩子獨立閱讀的能力,也能幫助他們在各領域都能有自主學習的動力。
許多人指出目前青少年的閱讀風氣大不如前,遠不如上一代,而根據這項研究的成果也顯示,閱讀習慣的確會影響青少年的智力發展,甚至是未來長大成人時的生活,而缺乏這樣的習慣,極有可能帶來許多負面影響。目前中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低落,的確讓人感到擔憂,因此該研究小組也特別強調,不管是學校或公共圖書館,一定要提供多元化的藏書,培養青少年的閱讀習慣,讓他們發掘自己的閱讀興趣,找到自己喜歡的作家,自然會愛上閱讀!
而這份研究的受測者均已超過42歲,邁入成人生活階段已經有一定以上的時間,該研究仍舊持續對受測者進行追蹤訪談,期望能更進一步確認,持續且規律的閱讀習慣,對生活後續的影響。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