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宗弦少年小說創作經驗談】少年小說中第一人稱的困境

紅龜粿與風獅爺
立即試讀

小說中的敘述觀點,帶領讀者領略故事,也影響讀者對角色的認同。不同的敘述觀點,帶給讀者完全不同的閱讀視野,越是厲害的小說家,越是能帶著讀者上天下地,縱貫古今,並且進入不同角色的內心,輪番體驗他們的酸甜苦鹹。

通常第一人稱的敘述觀點,讀起來比較有親和力,對作者來說,他只要細心的闡述主角的言行舉止和內心活動,就能達到不錯的傳達效果。不過,因為作者只扮演主角,會產生若干問題。

首先是作者只要顧好扮演主角的責任,可以不必花力氣去詳實敘述其他人的心理狀態,(有必要提到他人內心感受時,是用猜想),因此,這部小說的世界,就是活在主角意識中的世界,旁人也都是他所觀察到的旁人,這世界是失於「主觀」的片面世界。

這樣寫,作者比較輕鬆,不必分神去演繹旁人的內心反應,可以合理逃避許多自己能力所不及的領域,許多作者因而竊喜。但也因此有缺點,便是事件純一,觀點直接,讀者接收訊息快速簡單,但若是讀者對事件有不同想法,主角不易從角色之間的反差,獲得認同或同情。閱讀需求較高的讀者,會無法從作品中得到「平衡」之美。

在少年小說中,第一人稱的主角通常是少年,如果篇幅是短篇,第一人稱足堪勝任敘述全篇的任務;如果是中篇,不能一人唱獨腳戲,必須多些配角搭配,但即使如此,因為少年主角的年紀和資歷有限,他的視野和心理反應單一而直接,語言和心態的能力未成熟,作者受到這樣的限制,常常會不得已自廢武功,導致故事質感趨向薄弱。如果第一人稱要寫成長篇,作者在種種限制之下要繁衍出五萬以上的字數,會感到折磨與痛苦,而讀者長時間跟著那個「我」聽故事,久了也會生膩。

再以文采表現來看,第一人稱的「我」如果是少年,那麼他敘述的能力必須不能超越青少年,否則失真。他必須忠於自己的性格,不能轉成別人的口氣和文采來講話,否則失真。他可以自我反省,但不能跳出故事,用旁觀者的角度來審視自己,來觀察世界,否則失真。因此,符合該少年的文采,便是該作品的文采了。又如果用第一人稱來寫「長篇」的「兒童」小說,那個「我」是三、四年級的小朋友,甚至年紀更小,那麼文采鼎盛的作家,應該會感到非常鬱悶吧!

有沒有辦法兩者兼顧,讓少年主角表現得當,又能酣暢淋漓的發揮作者的功力呢?

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