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青史

【果子離群索書】連雅堂是不是鴉片仙?

青山青史:連雅堂傳立即試讀

一般都說禍延子孫,但亦有禍及祖先的,不肖子孫因為自己的身分,連帶使祖先遭到羞辱是也。《台灣通史》作者連橫,連雅堂即屬此類。

台灣通史》缺點多多,但放眼中國史書,良莠不齊,評價較差者也不聞被學者砲轟譏評,編選者生平事蹟不致被放大檢視。連橫的文史有一定功力,《台灣通史》之寫作有一定成績,雖然缺失難免,但尚可一讀,偏「阿舍」孫子太惹人厭,又時以祖父為榮,反而讓連橫史書寫作的缺點被強化凸顯。連橫生前也想不到吧。

連橫另一為人所譏的,是擁護吸食鴉片一事。他撰文頌揚鴉片之好,白紙黑字,賴不掉。

台灣通史立即試讀

鴉片這東西,禍國殃民,害慘了滿清王朝,怎麼台灣也有人歌之頌之?當初清廷統領下的台灣人民,承襲惡習,也吸鴉片。你吸我吸,吸掉健康,吸掉家財。日本治台之初,遭台灣人武力抗爭,不好直接廢除,只好採取登記制度,像老美槍枝管理法,登記後便可人手一槍一樣,鴉片癮者既往不咎,繼續吸食。如此至少不使鴉片一族人口增加。

但鴉片的專賣收入獲利太高,日本政府不捨放棄,吸食特許者不減反增,本來既往不咎只允許舊的鴉片仙吸鴉片,現在變成繼往開來,想吸就來,這種唯利是圖、大賺黑心錢的措施,引起台灣有識之士不滿。蔣渭水等人向「國際聯盟」投訴,國際聯盟因此派員來台調查,此時,護航文如及時雨適時出現,〈臺灣鴉片菸特許問題〉一文刊登於1930年3月2日《臺灣日日新報》,其中一段云:「查阿片(鴉片)之傳入臺灣,始於蘭人統治之時,距今已三百年。歸清以後,移民漸至,曠野漸開,而榛莽未伐,瘴毒披猖,患者輒死,惟吸食阿片者可以倖免,此則風土氣候之關係,而居住者不得不吸食阿片;如俄羅斯人之飲火酒、南洋土人之食辣椒,以適合環境,而保其生命。故臺灣人之吸食阿片,為勤勞也,非懶惰也;為進取也,非退守也!平心而論,我輩今日之得享受土地物產之利者,非我先民開墾之功乎?而我先民之得盡力開墾,前茅後勁,再接再厲,以造成今日之基礎者,非受阿片之效乎?」

依此文論點,吸鴉片是勤勞進取的美德,若無鴉片,台灣無以開發,今日台灣無人矣。如此鴻文,如此辯術,令人嘆服。全文甚長,網路搜尋得到,在此不贅引。

此文既出,林獻堂在日記(3月6日)以「無恥、無氣節,一味巴結趨媚」痛責連橫,將他從櫟社(詩人結社)除名。有此汙點,連橫的傳記不能避談。那麼林文月為連橫寫傳,如何處理這一部分呢?

林文月是連橫的外孫女,為長者諱,合情合理,然身為傳記作者,又不能迴避眾所周知的話題?怎麼辦呢?

我看林文月的《青山青史:連雅堂傳》一書,略瞄幾頁,便搜尋鴉片爭議相關章節,一窺究竟。很快查到了,林文月費不少筆墨為之辯護。據林文月云,日本禁菸前,連橫對朋友玩笑說:「其實鴉片也有好處,可以治瘴疫(瘧疾),清朝的義勇軍長年處於深山密林之中,瘴氣瀰漫,他們若非抽鴉片菸,怕是早都受了瘴氣之毒而死光了。」

這番話輾轉傳出,有人便冒連橫之名撰文投稿。連橫背了黑鍋。

誰幹的?依推測,純屬推測:之前林獻堂有意延攬甫返台的連震東(連橫之子,連戰之父)進入《台灣民報》擔任記者,報社若干同仁嫉妒連震東的身世背景及學養,便中傷連震東的父親連橫,假冒連橫之名寫不得體的文章投稿,用意在打擊連橫,以殃及連震東,阻撓他進入報社。

連震東人事案果然因此破局。

既然蒙冤,連橫何以不發表聲明以明志?傳記裡的說法,一是這種說法的確源於自己的玩笑語,二是有理說不清,反而害了連震東前途。

兩項理由,似嫌牽強,感覺是事後家族設計出來的解釋。然而這也是懷疑論,總之此說是非無以證明,唯望史家分析考證。

果子離群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