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不盜》:大膽作夢、善於犯錯、務實學習,成就夢想!
文/薛怡青
根據教育部高等人才供需失衡的報告裡指出,台灣每年人力淨流失約1至2萬人,高技術人才或高等教育者出走,而引進台灣的則多為低階勞工,呈現「高出低進」現象。
台灣的全球地位不斷被邊緣化、人才缺乏競爭力的聲浪不斷在社會各角落響起。
當我們納悶著台灣逐漸失去競爭力、人才外流、新鮮人只有22K的同時,也許大家可以來看看Yahoo前行銷總監賽斯.高汀(Seth Godin)的這本《夢想,不盜》。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書,首先它「免費」!再來它提供了你面對瞬息萬變的全球化競爭之下,該具備什麼樣的思維,以及面對教育與學習的態度。
如果你看過賽斯.高汀之前的暢銷書《紫牛》,應當對他不陌生,他不但是位知名的行銷大師,還被美國《商業週刊》稱為「資訊時代的終極創業家」。
他曾在TED大會中演講,以及多次在部落格裡講述有關學校教育與現代社會之間嚴重脫節的問題。而這本中文翻譯為《夢想,不盜》,英文書原名為《Stop Stealing Dreams》,其實就是從歷史脈絡的觀點來看,傳統的學校教育其實是在扼殺孩子們的夢想。
書裡指出:「學校是一個工廠,這個工廠生產的是服從指揮、並且熱衷於消費的工人,但學生們應當被培養成胸懷小夢想的人。」
現在所謂的「學校教育」其實源自於工業革命時代的人力需求,作者在書中指出,以歷史的觀點回顧,工業時代,廉價童工成為工業市場裡最炙手可熱的人力,使得成人在工業市場裡失業。
為了讓成年工人不致於被廉價童工比下去,便提出透過教育可以迅速且大量地製造符合工業體系要求的成年工人,以提高工作效率,於是開始有了學校教育的出現。
就這個觀點來看,「過去,學校的使命是製造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順從、知足的勞動者,以及隨和、熱心的消費者,而這已不符合現在的要求。」
試著想想,學校教育若是繼續培育出服從指令的學生畢業,而我們所能做的也只是一份需要聽從老闆指令的工作,取代性大,並且肯定會有更廉價的人來做這份職務,因為「聽話照做」的工作,不難!
但作者可悲的發現,每一年學校卻向社會大量輸出這樣標準化、平庸產業的工人,學生們所受的訓練就是要他們像1925年的人們那樣工作。
在後工業革命時代裡,數位化、網路化改變了經濟體制,影響全球社會,書裡指出:「在網路的世界裡,信譽比測驗結果更有價值;獲取資料的便利性讓資料本身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數據的處理方式。更為重要的是,互聯世界所青睞的是那些有強烈慾望去創造、領導、進而影響世界的人。」然而,傳統學校教育卻是在扼殺勇氣、創造力和主動性。
賽斯.高汀就曾看過一個學生因為沒有照著老師「指示」的將釘子牢牢釘在木板上,而被老師當著全班面前羞辱。作者說,「他再也沒看過有什麼方式比這樣更有效奪走孩子們對夢想的追求了。」
當世界是平的,這世界缺的不是獲得知識的管道,而是缺乏對知識的洞察力。
誠如作者所言:「等級劃分不再重要,大學生也不再稀罕;人們更關心你認真做過些什麼事,不關心你用金錢換來的名校標籤。我們能看到你的人際網路,看到別人對你的看法,知道你如何利用Internet為你服務,從而推斷你是否具有領導能力,是否善於解決有意思的問題。」
學校教育有存在之必要,但這種自上而下的工業化教育將會過時。
作者認為:「學校教育的作用之一是幫助學生調整夢想。不過,大膽做夢並不等於做春秋大夢,學校要能夠激發學生們實事求是的欲慾望,或者鼓勵他們去選擇,就能創造了一個充滿了實踐家的世界。」
教育就是一個國家競爭力的最大本錢,無論你現在幾歲,是主管、學生、新鮮人、失業者、家長,我覺得《夢想,不盜》這本書, 一定「非看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