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Readmoo電子書閱讀報告

文/何宛芳

日前Readmoo電子書店公布2013年台灣電子書閱讀報告,一口氣公布年度電子書銷售排行榜、閱讀排行榜及閱讀量分布狀況,首次為台灣讀者的閱讀行為,提供了第一手的統計觀察。

檢視Readmoo電子書2013年的暢銷排行榜,可以看到包括《格雷的五十道陰影》《羊毛記》等實體書銷售的長勝軍,在電子書市的銷售也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然而,電子書也有異軍突起的品項,靠著網路口碑推薦拿下暢銷榜第七名的《台灣軟體產業的失落十年》,就是由網路創業家Victor Lin自費出版的電子書!

Untitled

電子書閱讀私密性成優勢

承襲2012年底由《格雷的五十道陰影》所掀起的情慾文學風潮,女性私閱讀的氣勢在2013年還更上一層樓,不僅《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拿下銷售榜冠軍,一系列三本全部同時進入銷售榜與閱讀榜,於2013年第四季才上市的《挺身而進》也強勢進入暢銷榜前三名,閱讀榜中甚至有五本由言情、情慾羅曼史囊括,充分展現了女性的閱讀力量。

Readmoo電子書店表示,相較於實體書,電子書擁有更高的閱讀隱私性,讀者在閱讀時,書籍內容可隱藏於硬體裝置之下,不會因為議題敏感而造成周遭人群的關注議論,因此也間接吸引讀者將其作為私密閱讀的媒介,《格雷》系列、《謎情柯洛斯I:坦誠》《不是我想掰彎你》等限制級書籍的入顯示已有不少讀者開始利用電子書私密閱讀的優勢!

62%的購書書價低於199元

相較於紙書時代不易掌握讀者實際的閱讀行為,電子書服務相對可整理出更多有趣的數字:2013年Readmoo讀者全年度的總閱讀時間達到了92萬分鐘;試讀次數則累積近9萬次,若加總所有讀者購買及共領取的電子書,總計全年度讀者從Readmoo獲得了6.6萬本書,並留下了近1.3萬則的畫線註記。

至於大家都很關心的電子書書價,Readmoo也分析了2013全年度讀者實際購書價格的分布狀況,並指出,有高達62%的電子書購買價低於199元。而高於199元的電子書,其售價越高,讀者埋單的比例就越低,讀者購書書價落在200~399元區間的比例為33.84%,400元以上則僅剩下3.84%。

不少人愛上班時間看書

此外,Readmoo也首度公布台灣讀者在一天內的閱讀量分布圖,該圖是統計其平台上所有讀者在該時段的閱讀時間總量,所呈現出的閱讀量分布狀況。

Untitled2

從圖表可以看出台灣讀者的閱讀時間,相當大程度與上班時間重疊:從早上九點開始,閱讀量就一路飆升,到下午二、三點之間達到高峰,之後就要等到讀者下班,從晚上七點之後才會再次開書閱讀,並在凌晨達到另一個閱讀高峰。

Readmoo也將此「閱讀量分布」對照「購書訂單成立時間」,並發現讀者在一天之內購買電子書的時段,大致與閱讀量趨勢接近,早上十點與晚上十點,都是讀者腦波最弱,最容易手滑購書的時刻!

讀者還是多以桌機看電子書

回頭看讀者的閱讀載具,則可以發現,其實大多數的時候,讀者仍然還是習慣使用桌機讀書(占約六成),其次則是智慧型手機(占約三成),最後才是平板電腦(占約一成)。而這樣的占比,也與讀者其實喜歡在上班時間看書的數據,遙相呼應,畢竟上班族手邊最容易取得的裝置,還是以桌機為主。

螢幕快照 2014-05-07 下午12.28.43

不過若將統計數據拆分成上半年與下半年來做比較,Readmoo也發現,使用桌機進行閱讀的占比,有微幅向下修正,未來電子書閱讀載具是否將持續向行動裝置挪移,仍十分值得後續觀察。

此外,在讀者使用的瀏覽器分布上,Readmoo用戶則偏好使用Chrome瀏覽器,比例高達44.6%,其次則是Safari(占18.34%)、Android內建瀏覽器(14.82%)、IE(12.05%)、及Firefox(5.91%)。

最後,讓我們回顧2013年最多人同時畫線或註記的書籍段落,一起從眾人之智中獲得成長!

2013年度最多人劃線段落

1. 《思考的藝術》

「存活者偏誤」的意思是說:在日常生活中,由於成功者的能見度壓倒性地高過失敗者,因此,人們總會系統性地高估了獲得成功的希望。身為一個局外人,你或許就跟雷多一樣,完全看不清成功的機會超乎想像地微渺。

2. 《快思慢想》

關於認知錯覺,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它可不可以被克服。這些例子的訊息不是很激勵人,因為系統一是自動化運作,不能隨意志被關掉,直覺想法的錯誤通常很難防止。我們不是每次都能成功避開偏見,因為系統二根本就不知道有這個錯誤。即使可能犯錯的線索就在身邊,也只有靠系統二強化監控和特意努力下才可能避免。

3. 《自慢6:自學偷學筆記》

「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從此變成我在學習上的基本原則。學習並不在於原文重現,也不在於學到標準答案,而在於真正懂得其中的道理,消化其中的道理,並進一步把道理活學活用。而檢查是否真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把所學到的知識,用自己話直述一遍,如果別人也聽得懂,那就是真正的學習。

4.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

「我覺得這樣也好。我們不會想記得一個人的死相──我們想記得的是這人活著時的姿態。我就是想用這種方式來懷念紐約。」

5. 《一百年的一千本書》

我常會聽到年輕讀者大剌剌說:「誰誰誰也不怎麼樣。」聽到這種沒有「歷史感」的言論有時候讓我替他們冒一身冷汗,的確,少了歷史觀照,單憑直覺,你有時候不知道該尊重什麼,你會變成徹頭徹尾的「無神論者」,你不知道眼前這一切的演化軌跡與來歷,你甚至不知道你自以為的最好作品正是從你說的不怎麼樣的「誰誰誰」來的。

6. 《思考的藝術》

「人們確實知道的事」以及「人們自以為自己知道的事」,這兩者是有區別的,然而過度自信效應卻將它們的區別給消除了。真正令人訝異的是,專家表現出的過度自信症狀,竟然比非專家來得更為強烈!在對未來五年的油價進行評估時,經濟學教授跟一般普羅大眾同樣地不準;兩者唯一的差別,只在於經濟學教授多了一份駭人聽聞的過度自信。

7. 《一個人的出版史》

在2010年iPad問世之前,所謂「數位出版」就是「電子書」或「多媒體光碟」;但現在的數位出版早已經遠超過這個觀念的範圍,無論技術、市場、平台、概念都有非常多的改變,大概每半年就會有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

8. 《超譯尼采I》

撒謊的人,會比平時話多。因為他們企圖用很多枝微末節的事,轉移對方的注意力,避免對方察覺他們想隱瞞的事。

9. 《蹤跡》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吿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那裡呢?

10. 《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

「不可提到或依賴任何應為特殊、異常,或所謂超自然神蹟的事。我希望將神學視為天文學或化學……他們可以自由討論……人類所有關於『神』或『無窮』的概念問題,或是關於人類起源、本質,還有真理等概念問題,繼而探討人是否能擁有這些概念,或者神是否有任何限制等。因為我深信,自由討論絕對有百益而無一害。」

更多統計數字請前往:Readmoo2013年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