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頭火先生,失禮了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Yada Liao
文/大溪水
讀書(或經典小說)到底對讀者有什麼用?我不知道。硬要說有用,當然也可說出各式各樣理由,只是實在對這個凡事都要讀有用的書、做有用的人的社會,感到有點無力哪!
但可以肯定的是,最近讀完小歐君《遍路:1200公里四國徒步記》,對我十分有用!感覺心之神往,十分療癒。而書裡頭提到,日本俳句大師山頭火的一句:「人生即遍路」,有如一記當頭棒喝,也讓人不禁好奇,是什麼樣的人生才能有如此感悟。而我更好奇他的遍路之行,是否看見了與小歐截然不一樣的風景?於是,便找出《四國遍路日記》來讀了一下。沒想到,讀得我哈哈大笑,但仔細想來卻也是血淚斑斑的修行日記。
先說山頭火(1882-1940)何許人也?用Google搜尋,結果大概會給你一堆拉麵店的網址吧。然而,若你打開近代日本文學史課本,在大正時代的詩歌文體革新上,他可是赫赫有名的自由律俳句大師。所謂自由律俳句,便是打破傳統俳句的束縛,不拘泥於使用季語及五七五格式,創作上更為自由、口語。山頭火就像小丸子的爺爺一樣,無時無刻走到哪裡都在追求自己的心之俳句。
然後啊,如果有幸請他玩前幾年網路盛行的「腦內生成器」,應該會驚訝地發現,這個人基本上是酒精、流浪、女人及俳句所構成的吧。
種田山頭火本名種田正一,出生在山口縣防府市的大地主家,十一歲的時候,母親投井自殺,父親當時還躺在小三的懷抱裡,這件事對他日後留下了陰影。常聽人家說,幼年期的創傷體驗會影響成年後的個性,甚至成為心理疾病的根源。上大學後的山頭火也沉溺於酒精生活,弄得精神衰弱,最後只得休學。回到家鄉,家人為他找了門親事,還是無法安定他那顆無以名狀的騷動的心(結婚初夜竟拋下新婚妻子去嫖妓……),他依舊放蕩、任憑家業衰敗,最後一無所有。他不斷地自暴自棄,也不時地悔不當初,希望妻子原諒他、他會振作,只可惜過不久故態復萌,又喝起酒來,逃避現實……簡言之,呃,就是敗家子啦。偏偏在這般極端的生命迴圈與精神狀態裡,他總能靈光一閃,以極簡精巧的文字寫出當下、寫出令人為之一震的生命之句。所以山頭火,只能是天才,他注定為俳句而生(用句現代的話形容就是,他是用生命在寫俳句啦XD)。
四十二歲時,他因喝醉起酒瘋,竟企圖用肉身阻擋路面電車。後被友人帶至熊本市郊的報恩市委請住持照顧。不久他決定皈依佛門,成為行腳僧,雲遊四方過起托缽「行乞」的生活,並在旅途中持續創作俳句,直到人生最後一刻。
山頭火的第一次四國遍路之行,是在四十五歲的時候,花了一年走完。有朋友不解,怎麼走這麼久?但就當時的道路狀況以及對一名行腳僧而言,他們無法只是專心走路,得要化緣,有時還要勞作以換取維生的糧食及盤纏,以致移動的速度無法太快。最可惜的是,當時的日記被他失心瘋地燒掉了!《四國遍路日記》寫於他行乞生活的最後一趟大旅行(《懶人大旅行》作者老黑說,每個人一生中至少要一次大旅行!嗯哼,最近賣得很好!)在被醫生宣告只剩一年可活之後,山頭火選擇帶著母親牌位開始了人生第二次的四國遍路。我常在想,人似乎總是需要一種宣示或儀式來和人事物告別,哪怕只是一聲再見。而山頭火想藉由「遍路」來揮別這世界,還有母親。
只是讀完我就是忍不住笑了(我沒有要幫知名作家打書)。因為我讀到了好真實的火頭山,他不是俳句大師也不是自律甚嚴的行腳僧,反而不時抱怨起哪家住宿不好、哪個老闆娘很冷漠、下大雨覺得老天爺在跟他作對、心情一好就花光所有錢請大家喝酒、覺得托缽化緣很辛苦。最後,他走到高知用光盤纏,遲遲等不到朋友的匯款,索性就放棄,結束了一個多月的遍路之旅。隔年病逝於愛媛的松山。
雖然啊,從世俗眼光看起來,這是個五十六歲沒路用男人的旅行記,但是他選擇在人生的最後一刻,身無長物,只靠行乞的方式來完成遍路,身心所受的折磨可想而知。仔細再讀,書中寫下的每句抱怨應該都承受著極大的痛苦;每一分開心也都是發自內心真摯的喜悅。頓時我為他活在當下、感受當下的態度,全身起了雞皮疙瘩,即使看似破敗的一生,他最後應該是死而無憾了吧。
一個被社會唾棄的人,寫出俳句文章感動後世萬千,他這一生算是有用還是撿角?
我想經典小說和雋永的文章之所以打動人,是因為裡面的一句話、一處情節、一則故事跟讀者產生了共鳴,孤單的人因而不孤單,厭世的人得到活下去的力量,無聊的人可以解悶,無憂無愁的人體會邊緣人的困惱(日本人經常說的:「我被救贖了!」)如果要有讀經典的理由,那就是這個了,找本懂你的書吧。
所以,不中用的我能讀到山頭火的故事與俳句,實在太富有教育意義太勵志太感人了!
山頭火先生,拿您當例子,失禮了。
本文收錄於《犢月刊 NO.18》,歡迎免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