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豪伊:價格、盜版都不是問題,我只怕大家不讀我的書而已
文/何宛芳
自己的書自己寫、自己編、自己找美術設計,完成每一道關卡後,再自己按下「出版」按鍵;這就是所謂的「自助出版」。或許你會認為透過這種方式出版的書籍大都沒有什麼可看之處,但事實卻並不全然如此。
日前在台灣銷售拿下佳績的《羊毛記》,並於書展期間來台宣傳完結篇《塵土記》的作者休豪伊(Hugh Howey),至今都非常堅持這樣的電子書出版模式,而他也在自助出版的經驗中,摸索出自己獨到的電子書策略,對他來說價格、盜版都不是問題,他最怕的只有讀者不讀他的書!
從《羊毛記》 開始後,即使紙書已有其他大型出版社代勞,但休豪伊都將電子書的出版,掌握在自己手上,他指出,自助出版有不少好處,不但可以讓作品主題設定、包裝全然按照自己的想法與意志執行,出版節奏、頻率也都能自己掌握;少去了與出版社在每一個環節的拉扯,作者反而會有更多時間進行創作。
作品不會相互競爭
「出版社不喜歡太頻繁的出書,怕作品會相互競爭,」但他自己卻不這麼看待競爭這一回事:「現在很多人都不讀書了,閱讀真正的競爭者是其他東西,包括電視、電影、運動賽事等等,」也因此,對休豪伊來說,他的所作、所為、所想,都是以「增加讀者、閱讀量」為出發點,而電子書就是極佳的工具與平台。
「我喜歡電子書,是因為很多很遠地方的人,可以很快的讀到這本書,」休豪伊表示,已經有太多數字佐證,閱讀電子書會讓讀者的閱讀量提昇至四倍之多,「電子書的好處之一就是它沒有停機時間(down time),讀完一本可以立刻開始下一本,」不但省去讀者四處找書的困難,也可以隨時查看前後相關集數系列作品,大大增加閱讀與尋書的方便性。
此外,休豪伊心目中,也有一套最佳定價法則。他直言,「過去出版社的電子書定價(將電子書價定得比平裝本更高),根本就是要『防止』讀者買電子書!」他認為電子書定價應該強化其成本低、流通快的特性,價格定得親民,將更有助於閱讀普及。
「定價應該是精裝本最貴,其次是平裝本,最便宜則是電子書,」休豪伊分析,在手機應用程式商店裡的遊戲定價,與數位音樂單曲的定價都相對較低,電子書的定價自然也不能相差太遠,才能吸引讀者閱讀。畢竟閱讀本身也是娛樂的一種,價格若不親民,又怎能能與這些其他娛樂選擇競爭?
盜版是受歡迎的指標
也因此,對於DRM與盜版,休豪伊的態度也相當開放,他認為DRM的存在其實是阻擋讀者閱讀的自由,至於DRM所欲防止的盜版行為,甚至也並不全然是壞事!
「我自己是把盜版當成測試一本書是否受歡迎的指標,」他笑稱自己常常會到盜版網站查看作品是否有盜版流出,之前怎麼都查不到,還一度讓他十分挫折:「因為這就代表沒有人想讀!」
甚至,他還反向思考:「我們應該感謝讀者願意讀我的書,而不是將這樣的行為指為偷竊……,這就像是我們到別人家裡,看到書架上有本自己有興趣的書,隨口就跟朋友借回去讀是一樣的,」他說。
的是,許多原來讀盜版的讀者,之後不但成為他的忠實粉絲,有的甚至還直接透過部落格上的「贊助」功能,直接把書款匯給他,「我今天早上又從PayPal收到了10美元,這價格甚至還比一本《羊毛記》更多呢!」
很難想像,現在已經儼然是電子書代言人的休豪伊,其實在兩年前,仍是全然的紙書人!
寫書還是寫故事?
他坦然地說,電子書的確曾是他的次要選擇,深深著迷於紙本書的他,不但家裡堆滿了成櫃的書籍,他也從小立志成為寫書人(book writer)。不過,這一切就在他嘗試用亞馬遜(Amazon)自助出版平台KDP出版電子書後,全然改觀!
休豪伊回憶,過去他的確沒有閱讀電子書的習慣,反而是因為自己的作品上架,得要確定書籍排版呈現的狀況,才會購入Kindle。然而,開始嘗試閱讀電子書,不但讓他感受到數位媒介方便性,也間接讓他重新開始思索自己創作的起心動念。
「我一直把『書』跟『故事』弄混了,」休豪伊進一步解釋,其實「書」不過是個載體,不應該倒果為因被設定為追尋的目標,而追根究柢他真正執著於創作的,其實並不是「書」,而是「故事」本身;「現在我會把自己定義為寫故事的人(story writer),而不再是寫書人了,」他說。
休豪伊承認,自己的態度也不是一夕改變,也因此也認為出版業的改變也會需要一點時間,不過對於未來,他倒是十分樂觀。
休豪伊指出,目前出版社的銷售數據都還沒把「自助出版」的銷售納入,因此電子書在美國書市的比例早就已經遠高於大家的想像:「我認為未來五、六年內,(美國市場)電子書在小說這個類別的占比應會達到90%!」
或許身在台灣的我們,現在還很難想像這樣的市場狀態,也或許五年的時間還太遠,去期待那麼遙遠的未來,聽來也很不切實際,那或許,就讓我們一起期待由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執導的《羊毛記》電影版吧。
休豪伊自己說他很期待由莎莉賽隆(Charlize Theron)出演書中茱麗葉的角色,不知道你心目中的最佳女主角又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