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子離群索書】有邪不邪,出書不易
出書難,不景氣時期,難上加難。我是指新人或中小咖作家。這與「人人可出書」的某些說法相違。
我理解「人人可出書」這種說法所持的理由,諸如隨選列印的出版模式,讓出書門檻降低了,或者擴大來說,一個部落格就是一本書。但如果計算實質影響力或虛榮感、能見度與版稅收入,就不是同一回事了。(不解釋)
有些小眾冷門書獲得出版機會,那不是申請基金會補助,就是自掏腰包,或者負擔部分成本,到頭來,有錢才能出書。
不被出版社理睬的新人想出書,依理,電子書才是救贖之道。《羊毛記》的成功,表面上鼓舞不少素人作家,但那是在美國,有亞馬遜書店Kindle自費出版平台撐腰,台灣沒有。
台灣電子書市場規模很小,電子書產業發展不起來,第一個瓶頸,書少。出版商顧忌或輕忽這個市場。顧忌與輕忽兩者是矛盾的,卻同時存在,這是很奇怪的。
顧忌什麼?怕電子書賣多了,影響紙本書銷售。(又不是盜版,電子書一樣有銷售所得,擔心什麼呢?)但另一面,出版商不看好電子書,認為國人對電子書的閱讀和消費習慣還沒養成。兩者觀點不是自相矛盾嗎?
因此,打開電子書目,書很少。台灣書市幾十年來,再不景氣,一樣,每天一百多本新書出版;而電子書,以readmoo電子書店更新情況來看,好幾天才推出一本新書,兩者落差,成百上千倍之多。
對一個新人來講,出版社找你出書,要實力,更要運氣。會不會有下一本書,像《羊毛記》那樣,從電子書起家,讓紙本出版商看走眼之後乖乖捧上合約書?不知道,只知道,先要有羊,才有羊毛,羊毛出在羊身上,目前,想在台灣複製《羊毛記》的經驗,成功率是:0%。
以上牢騷,起於《有邪》的作者序。作者掛名寶兒,是永樂座老闆娘,簡稱板娘,石芳瑜的網路花名。她得了幾個不大不小的文學獎,在副刊登過幾篇作品之後,想出書,卻發現不如想像順利,幾家出版社提出某些不是理由的理由,其實就是作者名氣不夠大。她在《有邪》序裡談到出版的艱難以及陰錯陽差出了這本書的經過。
幾年前因為散文集出書不順,石芳瑜採取迂迴路線,改寫文學意味沒那麼濃的《花轎、牛車、偉士牌──台灣愛情四百年》(有鹿出版),算是生平首作。
今年,石芳瑜又出了一本薄薄的書:《有邪》,以詩為主,搭配一些圖文小品,收納在「角立」出版的99元小本系列。
《有邪》所收詩文,頗多人去樓空、物是人非之類傷感之事,但文字處理起來,抒情而不傷情。甚至於某些成人話題,帶點限制級的,因為甜美而天真的語言,而顯得一片清明。
例如幾首詩中最明朗易讀的〈外遇〉:
這是故事最好的一部分
鐘敲了12下
南瓜馬車就會變成老鼠太好了
明天還要再來一次
相對於堅固但平淡沒什麼好做好說的婚姻生活,分手後回復原狀,分離,但明晚繼續,婚外情反倒成為快樂的灰姑娘模式。
把民間童話故事翻轉,小三的心緒從負面轉向正面,這詩真有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