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宗弦少年小說創作經驗談】少年小說中值得探討的稱謂問題
少年小說的主角雖不一定是少年,但多數設定為少年。
少年小說是少年和成人都適合閱讀的小說,但是創作者在寫作時,大部分還是將讀者設定為「少年讀者」。
換句話說,一般「寫」與「讀」之間的運作狀態是:作者帶領「少年讀者」,去理解「少年主角」的故事。這就產生了與成人小說完全不同的「稱謂問題」。
為方便說明,我舉作品「鬼強盜與大屎神」一書為實例。
黃美嬌和林亞傑,這一對母子是書中最主要的人物。一個47歲的女性黃美嬌,身為丈夫林永全的妻子,有個24歲的大兒子林冠宇,12歲的小兒子林亞傑。
這如果是一本成人小說,無疑的,作者會寫「黃美嬌今天想要煮麻婆豆腐……美嬌看在眼裡,恨得牙癢癢的……」,稱她為「黃美嬌」(或是暱稱「美嬌」)完全沒有問題。
然而這是一本少年小說,少年讀者要用少年主角的眼睛去看黃美嬌,於是黃美嬌要變成「媽媽」。進一步,少年讀者若是被作者帶領與少年主角保持一段距離來理解劇情時,「媽媽」就要變成「亞傑的媽媽」。
同樣的道理,其他人物也應該被冠以「亞傑的……」。
不過若是「亞傑的媽媽」、「亞傑的爸爸」、「亞傑的阿嬤」、「亞傑的哥哥」不斷在文中出現,讀起來非常累贅,因而作者習慣將他們簡化為主角對他們的稱謂,也就是:「媽媽」、「爸爸」、「阿嬤」、「哥哥」。
總的來說,少年小說中其他人的稱謂,涉及長幼有序,常以少年主角為基準。但是這本書並沒有這麼單純,這是一本講述溺愛、啃老、老人照護,設定為「親子共讀」的少年小說。
為了邀請「家長讀者」參與閱讀,我設計了幾個以「黃美嬌」為觀點的情節,由她來看婆婆、丈夫、兒子們、大兒子的女友。文中如果稱呼她「黃美嬌」,是符合家長讀者口味的,因為他們是平輩;但是對少年讀者來說,突然從「媽媽」變成「黃美嬌」,卻是突兀錯愕,格格不入,因為直呼長輩的姓名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反過來,如果這些情節中再稱「黃美嬌」為「媽媽」,對家長讀者來說也很彆扭,因為他們此刻將要投射在她身上,去思考家庭問題,他們是一體的,他們難以(不想)降格為少年去叫她「媽媽」。
解決這個矛盾衝突的方法,必須尋求「家長讀者」與「少年讀者」對她稱謂的公約數。對「家長讀者」來說,可接受的是「黃美嬌」、「亞傑的媽媽」;對「少年讀者而言,適當的是「亞傑的媽媽」、「媽媽」。
因此以「黃美嬌」為觀點的情節中,兩類讀者的交集「亞傑的媽媽」,就是最適當的稱謂了。
稱謂問題只是少年小說創作的諸多限制之一,不過由於這樣的限制,反而提供了作者面對挑戰,與突破困境的趣味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