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工作不必這麼累》:教你只花1%時間,創造99%價值的心法

文/ 薛怡青

其實工作不必這麼累立即試讀

你發現自己每天總是七晚八晚才回到家?永遠有回不完的電子郵件、做不完的簡報、堆積如山的文件未閱?還是工作進度永遠落後?電腦「桌面」貼滿了「待辦事項」的提醒?如果以上這些現象都有,別擔心,交給百萬暢銷作家理查.柯克(Richard Koch),他將告訴你輕鬆工作的10種方法,讓你可以一週只工作2天,卻能達成的成果比一週工作5天還高出60%!

試想如果時間、力氣都花在能創造最大效果的工作上,那會有多大的進步?

暢銷書《80/20法則》的作者理查.柯克結合三十多年的顧問經驗,在新書《其實工作不必這麼累》中將暢銷全球的80/20法則應用到個人工作上,歸納出10種應用方式。

理查.柯克在許多公司經營績效的結果發現,「80%的結果是由20%的原因導致,或是換個角度說,80%的產出是由20%的投入創造。而能為企業帶來營收的是只有五分之一的顧客為公司創造五分之四的價值,其餘五分之四的顧客只為公司創造五分之一的價值,換算一下會發現,一個主要顧客能為公司的創造是普通客戶的16倍。」

所以,這就是為何當初賈伯斯在1997年重返當時瀕臨破產的蘋果(Apple)公司,卻大砍70%產品品項,只將所有力氣只聚焦在能為蘋果帶來現金的30%產品上,此舉讓賈伯斯成功的挽救了蘋果。可是,許多優秀的經理人卻往往犯下嚴重的錯誤,「因為他們以為這是一個50/50的世界,他們以為因果是線性、等量變化的關係,不了解世界其實是80/20分布,甲顧客未必跟乙顧客一樣好,A產品或市場區隔未必跟B產品或市場區隔一樣好。」

80/20法則除了在商業應用上,作者把它發展成10種具有80/20工作人的特質,包括:調查型、人脈王、導師型、槓桿型、激發能量型、追求意義型、創造時間型、簡化型、懶惰型、策略型。作者表示,可將這10種特質視為10種不同的方法,若能在其中一項盡力做好,就足夠改變繁忙或沒有效率的現況。

以「創造時間型」為例,現代人必定都有時間不夠用的時間焦慮症,但是作者指出,時間本身並不會創造壓力、時間也不必然等於金錢,價值跟時間無關,「如果要以80/20法則來運用時間,首先就要先找出最有價值、最有貢獻、最有影響的層面,80/20法則警醒我們聚焦在有影響性的原因,別理會那些製造出大量噪音、只會導致混淆困惑的無關緊要的事。更重要的是,要有「紀律」,行動之前先思考,抗拒分心,只聚焦在真正有價值的重要事務。」

作者也提出避開時間陷阱的10個提醒,例如:減少資訊量、停止超支超時計畫、減少回覆電話的數量、別做任何不會使顧客受益的事、減少電子郵件的數量…等。因此,有價值的產出並不受限於工作時數,實驗證明更多的休閒反而提高專業人員的產出。作者一再強調「時間永不匱乏」,重點在於人們總是無法聚焦,也無力抗拒分心。

因此,80/20工作人另一個特質就是「簡化」,例如賈伯斯就是追求「簡化」理念的成功者,在賈伯斯領導的蘋果產品裡都可以看到「簡化」的特質。而「簡化的精髓在於了解複雜的事物中有哪些是重要的東西,以及哪些是不重要的東西,把複雜的事物精簡成可識別、容易了解的東西。」越簡化、越讓人容易明白親近、當然作者也提醒,簡化後的產物仍必須含有情感共鳴,純粹理性的東西是不易於溝通的。

想像一下,若你能透過20%的時間產生超過80%的有用結果,你總是做出80/20決策,你的工作會是怎樣的面貌嗎?理查.柯克說:「你的時間永遠不會不夠,你只會處理最重要、最引人注意的事項,你會使你的事業更有成效、獲利更高,你能教同事如何更輕鬆、更有趣的工作。你可以辨識出你的最佳顧客,懂得做些什麼使他們更開心、滿意,你會了解你的事業的真正優勢……。」

《其實工作不必這麼累》這本新書不只適合忙到焦頭爛額的專業經理人閱讀,也適合所有想把24小時變成48小時的工作者閱讀。這不只是一本實用的書,更是一本可以實踐應用的好書,可千萬別只是讀它而已,要加以落實在工作上,運用槓桿效果,以少量的努力產生顯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