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文化》要研究文化就要看生活中的尋常

「貧窮文化是窮人在這個階級分明、高度個體化和資本主義社會裡面的邊緣位置所作的調適和回應。它表示一種應付無望和失落感的努力,那是來自醒覺到無法按大社會的價值和目標達到成就而有的。」──Oscar Lewis,《貧窮文化:墨西哥五個家庭一日生活的實錄》
1959年,美國人類學家Oscar Lewis寫下了《貧窮文化》一書,以民族誌的形式紀錄五個貧窮家庭的一天。他不願使用泛泛論及大環境但與現實脫勾的文化理論框架,而是以「家」這個被認知為組成社會的基礎單位作為實際的觀察對象。他認為,「生活本身充滿了流轉,也跨越了所有的分類系統和分割方式,它對人類創發的種種區隔是毫不在意的。」
Lewis期望透過參與窮人的社會交流、經濟生活、家庭關係、社區環境、個人心態等微觀的社會環境因素,深入了解作為一種自有結構和理路的次文化個體,在體制的禁錮與壓迫之下,如何開展、實踐自己的生活敘事,進而將貧窮文化的複雜性與多元性呈現給讀者知曉。
經由深入的田野調查,Lewis指出,窮人孩子在六、七歲時,會在社會眼光下感受到自己屬於中下階層,加上父母的職業和教育程度低落,子女容易採取自暴自棄的消極態度。然而,他同時也發現,窮人在面對每日糧食與物資嚴重不足的情況時,自有一套相應的生存法則,他並以行動者取向的研究觀點來理解之。
Readmoo,陪你閱讀經典好書。
https://readmoo.com/k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