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香港書展年度作家:董啟章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Chris Zielecki

香港書展於昨天(7/16)揭幕,每個小時都有座談與演講,那是《繁花》的金宇澄,《複眼人》的吳明益,陳雪與黃碧雲,發表新書的白先勇,九把刀與喬靖夫的簽書會;作者讀者出版人雲集,不同的語言與腔口交換共同的世界經驗,目不暇給的盛宴直排到下週二(7/22)。

這兩天香港的天空是陰翳,庶乎午後雷陣雨將至,但文學向來是一燭微光。七一遊行才沒多久,今年書展邀請董啟章擔任年度作家,當是早先已敲定,卻巧妙地回映港人的生活經驗與世界意識。

董啟章跟台灣有些淵源,主要是聯合體系的文學獎拱出了他重要的三篇早期作品。〈安卓珍妮〉跟《雙身》探索著性別與身體的分類和疆域,那是1990年代中期,同志、怪胎、酷兒等概念在台灣轉世重生,董啟章的作品找到一批讀者,能夠拿自己的身體與欲望與小說對照。1994年的〈少年神農〉說:「只是那一年倉頡造了文字,纍便開始老了」,諸如此類武斷的句式與準因果關係,創造出行走洪荒的氣魄。董啟章初初被台灣讀者認識,是這樣既新又老的聲腔。

2005年的《天工開物.栩栩如真》和2007年的《時間繁史.啞瓷之光》不但是字數恣肆,董啟章從各式各樣的物件切入香港,由物的流變推敲、琢磨著香港的文明疆域與認同邊界。閱讀這兩部作品,需要耐性與沉著,然而,說真的,讀者不一定會從中得到什麼,這就是文學的冒險面向。遠洋航行哺育了「風險」的概念與計算風險定價的保險業,然而說到閱讀的風險,頂多只有書評能分擔少許。

如果不想一口氣「搏下去」,不妨從「V城系列」入手。葉佳怡在Readmoo電子書的專欄「讀字作夢」裡,出入《夢華錄》、《地圖集》、《博物誌》、《繁盛錄》,可供你實際上路前揣想一番。《地圖集》抽象的程度高些,反而是對香港的狀態比較直接的思考。《博物誌》對一般讀者來說最親和,篇幅短,幽默的文字會讓你情不自禁想唸出來:

我是一隻迷失的羊,我在尋找那命運中注定要把我吃掉的老虎。我在河邊徜徉,展示我鮮美的肉體,引誘那在暗中閃靈的目光,來像箭一樣把我穿透。果然在河的對岸出現了一頭土老虎,紋色殷實,肌腱碩壯,正是我夢想中的好虎樣。我扭擺肥臀,故作無知的情狀,只見土老虎戰戰兢兢地涉足河水,一步一下沉,還未到河中央,已經融作一灘軟泥。我好生失望,直瞅著泥漿隨水流化去。

我是一隻迷失的羊,我只不過盼望毀身於一頭真正的老虎。難道連這也是個非分之想?

在評論方面,董啟章曾結集《在世界中寫作,為世界而寫》,這個題名也是董啟章作為香港書展年度作家所要闡述的價值。經作家打磨,在地的素材從不同觀點望去都能映光,它便成了公共的事物,因為從不同立場都能看見不同面向。通過翻譯,作品便加入了世界的行列,不同語言的使用者也能拿他們的生命經驗,跟香港的人事物對照。台灣跟香港的語言障壁還不算高(黃碧雲的《烈佬傳》粵語入文甚多,google一下也就懂了),歷史經驗卻多可相互借鑒。兩地人口流動是個人層次,台灣三一八事件與香港佔中和七一遊行等社會運動,彼此觀看、交流,這是組織與切近的短時間層次。我們讀董啟章,不妨從「時間繁史」的長時段,從「借來的時空」入手,比較兩地的殖民經驗,此際與中國的糾葛,不妨參照去年的年度作家陳冠中

好讀深思的董啟章,作品不容易讀,至於會不會成為命中註定吃掉你的老虎,就看你毀身的盼望有多強。

Readmoo專欄作家葉佳怡,鉅細靡遺的寫董啟章的作品,歡迎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