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歌的慢板:在垃圾堆響起的一曲〈悲愴〉
Photo from Wikipedia
文/犢玫瑰
風,彷彿聽見風吹動的聲音,是鋼琴聲……
Capriccioso Cantabile(隨意地,如歌般)
──貝多芬 第八號鋼琴奏鳴曲 第2樂章〈悲愴〉
看過《交響情人夢》的人一定都對男女主角第一次相遇的畫面十分印象深刻,女主角野田妹某晚意外撿屍住在隔壁的同校學長千秋,在屋內恣意彈奏鋼琴的她,和受到鋼琴聲吸引住的他,兩個人就這樣莫名其妙地,在一間堆滿垃圾的小房間裡,因為「音樂」而深受感動,如此有趣的故事在搭配上美妙的配樂,令人沉醉其中,也自此引發新一波的古典樂熱潮。
令人瞬間落淚的音符
音樂的美好,足以令人瞬間落淚,正因音符交織的背後,收藏著無數個偉大音樂家的生命故事,像是貝多芬,可說是窮盡一生創作了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三十二首當中,各有千秋,不論是第八號〈悲愴〉、第十四號升小調〈月光〉、第十五號大調〈田園〉,還是第十七號小調的〈暴風雨〉……都具有無可取代的特殊地位;然而本書作者楊照最後選出的一首推薦曲,卻是較沒名氣的作品──〈第七號大調奏鳴曲〉,想必一定是有其特別之處!
荒謬的努力,成就無數動人的樂章
這首作品的特點主要表現在第二樂章的呈現,在緩板樂章處採用了平常用於快板的「呈現-發展-再現」的奏鳴曲形式,摒棄了古典時期慣用的分段反覆迴繞,除了「緩板外」,更添上了「憂傷」,試圖用音樂來表達出視覺明暗的變化。
會這樣處理,主要應該是和後期貝多芬耳朵聽力惡化的影響有關,而想以視覺的強調來彌補聽覺的不足,在近乎絕望的有限人生裡,音樂家用音樂,譜出了一段時代的史詩,也透過音樂訴說了其不凡的人生故事。
音樂無遠弗屆,相信不論何時而地,即便只是透過閱讀文字,也能夠自行想像編織屬於每個人心中的完美樂章,去愛吧!就像從沒聽過一樣,好好去感受音樂本身的溫度。
參考閱讀
書名:《想樂:發掘50首古典音樂的恆久光彩》
作者:楊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