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數位閱讀趨勢國際論壇】人渣文本:新媒體時代下台灣出版業的前勢

Readmoo編輯團隊

Readmoo編輯團隊的最新文章 (more...)
- 【讀墨使用祕技:電書就要這麼讀!】你沒有不關注這份報告的理由 - 2021-02-26
- 【犢叔扭扭】太多了好難找?一鍵分類您的書籍、書籤、劃線~ - 2021-02-26
- 餵飽整個近代韓國的夢幻食材:貴族與百姓共享的牛肉神話 - 2021-02-26
文/人渣文本
日前參加關於新媒體與出版發展的「2015數位閱讀趨勢國際論壇」,談到了許多個人認為的業界發展特性。因為現場時間較不足,加上有許多延伸的發想,所以於此文中進行比較系統性的整理與陳述。
我的推論是從「快速」這個前提展開的。我認為新媒體的傳播特性都圍繞著「快」這個字,包括處理即時議題,壓縮內容產制流程,而讀者也以最短的時間來掌握每一組訊息內容。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現在不斷引起爭議的即時新聞,以及多數讀者不清楚,但其實也和即時新聞一樣以非常短的時間所產製出來的即時評論(如我在各大媒體的專欄)。這種形式的「內容」以起很大的批判,因為相對粗糙與不準確,但市佔率越來越高,看似在將來會擁有越來越多的產值。
我認為讀者將習慣這種快速與短小的形式,這也會形塑其他的出版業界,或「內容產出業」。在座談會現場即有大學教師詢問電子書是否能「分頁賣」,就是類似的需求。
「書」或「雜誌」在將來的確可能分頁賣,而且為了讓書更好分頁賣,甚至連整個產製過程都會改變。作者將受到編輯影響或銷量誘惑而生產「更好分頁賣」的產品,使得現有書本約八萬字的格局破碎化。
此外,產製流程可能會被逼得更緊。一旦電子書可以分頁賣,「書本」「冊」這樣的概念就會被打破,不論是小說或散文,作者只要每生產出一「節」,就會進入編校的產製過程,而即時進入市場。
另外會中也談到一個傾向。在書本很難賣的狀況下,出版社的盈利將很難來自單純的書籍銷售,翟本喬甚至建議放棄版權,全力行銷作者或概念,並從「活動」中獲利。
我個人也認為這是大勢所趨,目前多數作者從版稅獲得的收入十分有限,賣出一千本的版稅,其實參加不到十次的演講或外展活動就可以賺到。
出版社或許該從「書的工業」轉變成為「作家經紀人」的服務業。隨著書的銷售越來越困難,在將來書可能成為贈品,而以作家的演講、表演為主要的產值來源。那出版社就需要轉型介入這方面的「服務業」,否則當作家經紀權被其他服務業者拿走,出版社將完全淪文印書工廠,只是整體產業中最低層、毛利最少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