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城市的深夜脈動
文/口羊
半夜三點從被窩中爬起,濃重的夜色伴隨著綿綿小雨,路上無人無車。從沒在這個時間踏出家門過的我,深怕濕漉漉的天氣加上夜黑視線不佳出意外,套上鮮豔的黃色雨衣,就這麼騎著車趕往台北城的西南角落。
一路上,兩側拉下的鐵門與空蕩無人的街道,說明了深夜的台北依然熟睡,不過兩旁的路燈還是燈火通明,看來擔心視線不清這件事顯然是多慮了。雖然下著小雨,但沿著寬闊空曠的和平東路一路前行,不似白日一般灰頭土臉的擁擠真是讓人感到心情愉悅,出神的望著看似熟悉卻有點陌生的景色陸續被拋在腦後,等回過神來才發現週遭的車流不知不覺熱鬧了起來,原來已接近這次的目的地──南萬華的批發市場。
三更半夜跑到菜市場來當然不是為了買菜,而是為了參加一場城市導覽──「清晨市場的叫賣聲」。
就是想逛菜市場
當初興沖沖報名參加導覽活動時,週遭有些家人朋友還不解的問,阿菜市場不就是那樣,還需要特別導覽啊?我只是笑笑說,看看所謂的批發叫賣、看看大量集中的新鮮食材、看看平常根本看不到的市場風景,不覺得很有意思嗎。除了這些因為自己原本就喜愛下廚,而對市場心生嚮往的原因外,事實上,是《築地魚市打工的幸福日子》這本書開啟了我對批發市場更多的好奇與想像。
《築地魚市打工的幸福日子》是年近五十的作者福地享子在築地市場的工作與生活手記,不僅記錄了魚市場的日常節奏與職人的工作風景,也記下職人們的人情、堅持與細膩。
書裡寫到築地每日的運作規律時,規模之大真的令人咋舌,從夜半的集貨、凌晨的拍賣競標、清早的中盤銷售,以及天亮後場外市場川流不息的買家與觀光客,「一天二十四小時,隨時都有人在忙著工作。」這種熱鬧、流暢且快速運轉著的巨大齒輪,是我這種朝九晚五固定坐辦公室的上班族難以想像的,而市場的節奏與風貌,也因此有著莫大的吸引力。所以,當看到台北城市散步推出的市場散步企劃時,二話不說立刻就報名了。
台北城的冰箱
我們沿著萬大路前行,還不到華中橋就先彎進附近的小巷弄裡。將近凌晨四點的巷弄人家多半還在沉睡,但也有幾戶的鐵捲門早已拉起開始忙碌的工作,那是小型的豆芽菜工廠。現在的南萬華一帶,是台北市最主要的豆芽菜生產地,每天可生產四萬多公斤。我們平常在鐵板燒店、小吃店吃到的芽菜、高級餐館裡的銀芽,可說全是從這裡孵育出來的。遇到颱風天蔬菜減產時,政府還會要求增加產量,以補蔬菜供應量的不足。這一帶的巷子早年也是許多有名氣的總舖師聚居的地方。
巷子內不時有大型的載貨卡車與小貨車快速穿梭,越往前行,車流越密集,我知道我們已經接近批發市場了。如果說築地號稱東京冰箱的話,那南萬華的台北第一果菜批發市場與第一魚市場,也可說是台北人的冰箱無誤。如果哪天南萬華的市場連休個幾天不營業,台北市的居民大概就要斷炊了吧。
走上天橋上往下看,相鄰的兩個市場週邊密密麻麻的排列著一輛又一輛的載貨大卡車,從旁邊的快速道路匝口,仍不時有著大卡車迅速的滑入魚市場敞開的大門,附近的道路上也有許多職人推著堆疊的高高的、用保麗龍箱裝著漁獲的大型推車,來來往往。
魚市場的大冒險
第一果菜批發市場因為動線的關係,為避免危險是無法讓遊客進入的。但第一魚市場只要事先申請安排,就可以進去參觀。台北第一魚市的規模當然不如築地那樣,佔地好幾個東京巨蛋,但也已是全台最大的消費性魚市集散地了。每天都有一千萬左右的交易額,將來自產地的魚獲分送到城市人們的餐桌上。魚市中依照遠洋、定置網、拖網、養殖等等不同的魚獲來源,分為好幾區,每一區地上都堆滿了一簍簍鋪滿了冰塊的魚鮮。
銀晃晃的發亮白帶魚、還沒煮過也沒漂白的灰撲撲吻仔魚、日本人特愛的高級魚種鰤魚、新鮮到幾乎沒什麼魚腥氣的虱目魚,還有一堆叫不出名字的魚種,讚歎之餘也不免有點心驚,自忖著人類還能再這樣補魚多久呢?
能進來喊價批貨的買家需要證明文件,像我們這種臨時散客是不能在現場進行交易的,只能天亮後到隔壁的零售市場去買。由於天氣不佳魚獲量較少,這次大多數都採直接議價解決,但還是幸運的看到少數拍賣進行。拍賣員用著洪亮的音量,有節奏的、不間斷的喊著我們聽不懂的行話,買家也有特殊的手勢與規則,真正進行起來時,只看到買家在簍子裡翻檢確認,也沒看到他特別做了什麼動作,魚就這樣一簍簍的被賣出去了,非常神奇!導覽的課長說,要培訓一個能獨當一面的拍賣員並不容易,至少需要五到十年的時間,才能同時應付多位買家,老練的協助買賣雙方都能以公道的價格完成交易。
食材的漫長旅程
也是因為走了這一趟,才知道原來我們每日享用的魚鮮,在上桌前可能經過了什麼樣的旅程:從產地開始,漁船會在清晨進港,於中午前在當地的魚市場拍賣完成→由進貨的大盤整貨,下午四點後陸續分送到各個城市的中央市場→漁獲送到台北魚市場,半夜一點多開始陸續進場準備→凌晨三點到五點進行議價拍賣,清早再分送到台北各地的傳統市場販售→最後才端上居民的餐桌。
從產地到餐桌,一條魚鮮可能經歷了一天多的旅程(直接衝到海港邊批貨的話當然就會縮短許多),這樣巨大的循環脈動每天都在進行,中間經過多少職人與勞動者,才能讓食材順利送到我們手中。完全能夠體會《築地魚市打工的幸福日子》中寫的,「一天二十四小時,隨時都有人在忙著工作」是個怎樣的光景。想想以後對自己盤子裡的每一口食物,都應該更加珍惜感恩。
導覽結束才不到清晨六點。走到外圍的早市中,享用份量十足熱量奇高的晚早餐,感受一下工作日夜顛倒的職人們特有的飲食習慣,再到附近的傳統豆腐店買袋俗又大碗的濃濃豆漿回家享受。又是城市另一種生活節奏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