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不好意思,用這幾招編散文集超舒服的
同一個文本,會被不同編輯製作成完全不同的樣子,不一定每一本都是最佳詮釋,賣得最好的說不定其實很粗糙,做得精細的說不定曲高和寡。編輯的過程其實就像瞎子摸象一般,每一個人只看見自己想看見的部分。是啊,編輯很任性的。
但編輯是如何把文本「編」成一本書的樣子呢?
讀者應該很容易理解教科書的編輯,是如何透過版面安排以及各式欄位圖表補充來把困難的知識變得容易吸收又好讀。但文學書就不一定了,許多讀者經常在文學書的講座,舉手問作家這個問題:「請問編輯修改你的作品時,你會有什麼感覺?」
其實編輯不一定會去修改作者的作品啦(當然也有很多作者完全認不出自己作品其實受過修改或潤飾,我有時候就是這樣,哈。只能說我的編輯都好厲害,改得我神不知鬼不覺)。但編輯在收到一本文學書的稿件之後,如果就直接喊「老師好」然後照單全收,就算遇到奇怪的段落也直接跳過,似乎也不太好。
身為某書的第一位「認真讀者」,如果明明看見障礙,卻不願意好好與作者研究修改把洞補好,就直接放行送印,可以想像會有多少讀者被那一個障礙絆倒;摔得輕微的人,或許認為這是作者的風格,咬牙也要讀完,但若摔得嚴重些,可能就再也對所謂文學書失去信心或是再也不敢買那位作者的書了。
聊了這麼多編輯文本的事,其實就是想聽到有人問:「那你要不要告訴我,一本文學書到底要怎麼編?」好啦,既然有人問了(咦),那我就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編輯經驗。由於文學書也有諸多分類,這一次,剛好我才編完詩人黃羊川的散文集《身體不知道》,趁著記憶猶新,就先來談談一本散文集的編輯流程吧。
第一步,先鎖定全書主題,海選文章後,進行初校。
一開始是因為我讀到黃羊川在自由副刊刊載的〈隔壁的座位〉,內容描述一段高中時期的異男忘(同志愛上異男同學的事),讀來誠懇動人,一直讓我想到電影《盛夏光年》,但更細膩、誠實,甚至也貼近了異性戀男生女生的感情觀。於是就決定向他邀稿。一開始,我告訴他,我希望出版一本男同志主題散文集,但內容情感必須是共感的,是異男或女孩兒讀了都有感覺的書。
於是,黃羊川提供了我一大堆稿件,我們花了許多時間篩選文章,刪除了好幾萬字,才把所有符合主題(同志感情)的文章,以及其他符合一般人生活樣貌(家庭成長、社會壓力等)的文章全都收齊。接下來,我們便進入改稿模式,編輯修改那些可用的文章,除了基本的錯字、邏輯校對,同時將有潛力的段落補強,一篇一篇修改直到作者與編輯都覺得滿意為止。


第二步,決定書名,排列組合文章的架構。
乍看之下主題一致的文章,隨機放置在一塊兒一樣很混亂。既然有了大概的血肉,接下來,就得找出一個貫穿整本書主題的書名,讓書名形成一個框架,將書的主題點出來。當時有兩個候選書名,一是「沒有住址的人」,二是「身體不知道」,前者暗示台灣許多同志必須離家才能過著自己喜愛的生活方式,卻一路顛沛流離;後者則是透過「感官」去談一種身體明明再清楚不過,但大腦必須抑制、裝作自己什麼都不知道的遲鈍與矛盾,以及那兩種情緒所導致的社會角色扮演。
「沒有住址的人好像有點慘。」某次開會時,不知道是作者還是我這樣說,是啊,人生那麼短那麼苦連喝牛奶都得買了然後秒退,無良廠商吃人夠夠無心政府鼓勵百姓吃毒,唉呀,不要再逼迫自己了,書名就叫「身體不知道」吧。有了精準的方向後,接下來,便是讓內容組合符合「身體不知道」的期待,呈現出各個面向。此時,作者便將先前海選出來的稿件帶回去重新組合,完成了全書架構(目錄、文章順序),交來第一份定稿。
至於在前兩個階段,因為主題或是形式不太符合這本書的預期,而被迫拿掉的那些有趣的文章,其實也不是都沒有用處。其中有一些就被我收藏起來,編輯成一本呼應散文集《身體不知道》的 zine《時間廢棄物》。不過今天不打算談 zine 的編輯,以後有時間再和大家分享好了。反正大家要記得節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