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需要會寫程式嗎?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Christiaan Colen

【老貓出版偵查課】文科生需要會寫程式嗎?

新聞說台大打算幫人文類學生「加值」,下學期起要推動「CS+」(computer science plus)計畫,包括中文系學生也要學電腦程式語言。乍看這個說明我覺得這是個好主意,但細看一下實際落實的課程,新聞說:

「文學數位應用與實作」,屬於中文系與資工系跨領域的初階課程,透過各種電腦軟體來呈現文學作品。

學生在十六周的課程中,要使用 3D 列印機製作漢字,或學習如何製作網頁,以及了解各國現在數位文學的發展。尤其透過電腦程式語言,設計小說情節、人物個性、安排結局,甚至還可以透過軟體檢視情節合不合理。最後二周,學生必須發表實作。

這就讓我深深覺得納悶了。台大中文系並不是以文學創作知名的科系(中文系確實出了幾位知名小說家、詩人、散文作家,但那比較是天賦和個人努力居多,中文系的課程絕大部份都還是傳統的經史子集,聲韻訓詁),怎麼一開起跨系的電腦課程就要開始「透過電腦程式語言,設計小說情節」呢?

教學生用電腦設計小說真能提升學生的競爭力,增加他們就業的薪資嗎?全世界並沒有哪個地方電腦程式可以設計小說,並且大受歡迎,成為暢銷書。台灣為什麼會開出這麼奇妙的課程呢?

以我粗淺的電腦經驗,真要給文科學生(不限於中文系)開一點能夠增加競爭力的電腦課程,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一、真刀真槍的程式語言

真刀真槍學點 Python 和正則表達式,這樣可以到古文獻資料庫裡面挖一些「礦」出來做研究。現在國外的新聞記者已經進階到用程式來做新聞報導的地步了:

這些記者用程式語言 Python 將網路上的數據取出,再利用統計語言 R 來清理資料並做數據分析。當需要比對與整合多比資料庫時,他們寫出一條又一條 SQL 程式碼,將多筆資料庫綁在一起。他們用 D3.js 設計出互動圖表,在碰到含有地理資訊的數據則用 Leaflet 或 QGIS 製作出精美的地圖。他們不是電腦 工程師,也談不上是設計師,他們是記者。一群會寫程式,了解視覺設計,又懂採訪寫作的記者。(林辰峰/記者為什麼要學寫程式?

文科生學了 Python ,進可以在學術圈內開闢迥異於傳統文獻考掘的研究,退可以在新聞傳播領域立刻趕上美國的趨勢,成為未來新媒體不可或缺的關鍵人才。怎麼說都比用程式寫小說好得多。

二、語料庫

台灣的語料庫研究相當沉悶,沒有太多進展,尤其中文語料庫更是如此。但語料庫對許多進階研究都是必要的基礎工程,如中文分詞、中文自然語言、電腦翻譯、辭典編定、中文輸入法、中文校對、詞頻統計、漢字學習等,後續應用範圍非常廣。(本條感謝蔡志浩老師提示。)

三、HTML、CSS 與標記式語言

現在沒有人在「製作」網頁了,包括程式工程師在內的大部分人如果要「製作網頁」,他們會選擇使用部落格程式、架站器、CMS系統等建立網站,用發布文章的方式完成網頁製作。使用這些現成的程式根本不需要花十六周的課程來學。

學生該學的反而是更根基的 HTML 與 CSS。了解這些架構網頁的根源技術,未來應用的範圍才會廣泛而無限制。如果可能的話還應該加上 JavaScript 簡單的網頁特效。

標記式語言泛指 HTML、XML、Markdown 等直接把結構標記寫在文本上面的檔案格式。整個網路環境、EPUB 電子書開放格式、維基百科寫作等全都是用標記式語言寫成的。理解標記式語言的工作原理,未來才容易無縫地進入數位世界。(本條感謝董福興提示。)

四、易讀性與易用性

不過我覺得更重要的,可能是教會文科學生如何辨別網站或程式的易讀性與易用性的能力。這對未來學生進入職場,不管是做產品或做行銷,幫助都非常大。現在幾乎沒有哪個行業,產品不需要在線上發布,行銷不需要在線上推動,而網站的使用體驗,文案視覺表現的易讀可理解,卻幾乎是沒有任何大學課程在教的。

產學落差依我所見,並不是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足,而是課程規畫距離現實太遠。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老貓出版偵查課

延伸閱讀

數位時代,一起和《老貓學數位PLUS》!►►

[not_mobile]

[/not_mobile]

(更多老貓文章請看老貓出版偵查課
(鼓勵老貓陳穎青的出版研究,請給老貓出版偵查課粉絲團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