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她時間,而非時代
文/怪熊
2015年怪熊小編讀了幾本書,最推的小說莫過《永別書》。
有點年紀的讀者,聽聞或經歷過1970年代聲勢慢慢壯大的黨外,1990 年代內卷內爆的性別與性的社會運動,讀這本書會格外親切。那份親切感首先來自說故事的這個人賀殷殷,此人口氣親暱地回憶1949移民之後的父親與「信介仙」的一段對話,她小時候參加黨外候選人的場子多溫馨,戒嚴草木皆兵的氣氛裡鮮能在公共場合舒放政治的腦子。又或是小夥伴各自的統獨出身,又或是母親的客家背景,又或是性別運動遇到的反挫,又或是校園裡的女同志處境,說是要把這些統統忘記,偏偏回憶的那麼細膩,間雜犀利的意見,冷不防讓人中箭落馬,不由得停下來咀嚼。
踰越是這本書的重要主題。社群的地理邊界,親屬關係的禁忌,「真實」該是什麼模樣,人際關係的份際,在說故事之人的人生裡,這些界線一一被踰越。每次踰越都留下痕跡,有時則到了「爆炸」的程度,留下一塊肉凹,再也長不全。這部份怪熊小編不能透露太多,不過這種混雜導致無所堅持,無所堅持而不理解踰越對別人造成何種樣限制或傷害,《永別書》花了許多篇幅鋪陳,邊讀邊捏冷汗。
如果踰越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我們是不是該堅守「傳統價值」,重申一夫一妻,家庭至上;壓制性與性別的惑亂,以陽剛為尊;書寫古典的文,口出純潔的語。就像2016年的選舉中有信心希望聯盟,而百年老店國民黨的競選廣告,也有幾支順著這個邏輯,其大意不脫:捍衛○○,你的一票投給□□。捍衛○○能不能緩解我們所處的曖昧不清的世道,我們很少聽到說明,至於台灣的○○究竟怎生模樣,更加乏人問津。怪熊小編認為,沒有一個□□真的知道。
《永別書》的立場毋寧比較複雜。怪熊小編讀來的感覺是,大至殖民體制,次及武力鎮壓、政治箝制、出版噤聲等統治手段所捏塑出來的台灣人,心的樣貌早已是如此紊亂,換句話說,純粹的○○從來不存在。或者說,台灣人一方面非常嫻熟見人聽鬼切換不同的應對方式,謀求私利最大化,另方面則有種不知自己是**誰**所造就的「敢」,敢於順從暴起的欲望,後果稍後再說。
《永別書》所要道別的,正是這種格局底下一種為自己開脫的說辭與作法。尾聲處,賀殷殷給了「時代」確切的定義。我們常說「阿扁時代」、「後馬時代」、「低利率時代」,彷彿開出最後這張票之後,政黨輪替之後,定存日趨雞肋之後,生活就真的會有什麼根本改變。不,不會的。時代此起彼落,傷停時間延續著。怎麼受的傷,要怎麼治療,都需要時間。不要用「時代」綁架別人、強迫中止「時間」。
延伸閱讀:
[not_mobile]
[/not_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