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 閱讀日】獨立書店,讀力選書──新手書店:我愛妳,也想要讀書給妳聽
文/鄭宇庭
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的居民,會在一年一度的世界閱讀日互贈書本與玫瑰;臺灣的六家獨立書店店長,也在今年的世界閱讀日準備了書單。他/她們為誰選了哪些書?為了什麼原因選那些書?倘若有另一個人看見他/她們的書單,認得出來這是誰選的嗎?以下就是他/她們選的書,以及某些拿到書單的人,對於選書人身分的猜測……
新手書店選書
給情人:《女人》,愛德華多‧加萊亞諾
我愛妳,也想要讀書給妳聽,至少在睡覺前讓我可以好好為妳朗讀,不用複製晚餐前的浪漫,聽一個故事吧!這裡的每一則故事都跟妳有關,至少,跟某一個面向的妳有關,而我更想要知道,妳真正的樣子。
給朋友:《新手》,瑞蒙‧卡佛
老朋友,我當然知道這個世界從來沒有對我們男人友善過,尤其是那些我們一再失敗的愛情,還有生活裡理也理不清的一團混亂,何不像這些小說裡的人們一樣,好好活著,比慘比不過他們,至少要像個硬漢,挺起胸,賴活著。
給父母親:《我如何清空父母的家》,莉迪亞‧阜蘭
老爸老媽,拜託不要留太多東西給我,讀完這本書你就會知道,所以的身外之物都跟記憶有關,如果什麼東西都想要留給我或留給自己,最後活下來的那個人,會被往事折磨,我不太相信自己有能力從這樣的情緒裡重生,還能寫出一本這麼好看的書。
給孩子:《那天,我用爸爸換了兩條金魚》,尼爾‧蓋曼與大衛麥金
這是一個告訴大家爸爸應該常回家陪伴孩子的圖畫書嗎?抱歉不是,我覺得這是告訴孩子,學習現實社會「等價交換」這件事實在太重要,事實是你怎麼能把爸爸換掉?當然要找到更好的東西取代他,兩隻金魚(加魚缸)怎麼夠,當然要換到更好的!
給老師(或學生):《往下跳》,尼克‧宏比
我從來不覺得老師與學生需要多讀勵志故事,離開學校跟在學校裡其實是一樣的,我們的生命一向都是一團糟,認清自己是什麼模樣,比認識世界更有用,這本小說是怪人大集合,讀完就知道,自己還可以用更怪,去好好活著,不用常常去想,人生該怎麼往下跳。
給未曾謀面但聊得很開心的網友:《浪人之歌》,吳懷晨
浪人作家筆下那些與浪為伍的人,有來自澳洲卻定居台東的浪人、海裡岸上悠哉來去的阿郎,或是長板女神貝貝,都「神奇」的代表,這同時也是一本「神奇」之書,第一次看以為是遊記,讀下去是文學,讀完是一趟哲學旅程,仿彿身心靈都被浪打過一次,讀完的人,我們當個真實世界的好朋友吧!
給已經很久沒聯絡的朋友:《瘂弦詩集》,瘂弦
作家一輩子只出「一」本詩集,以前我覺得奇怪,自從開書店之後我懂了,這本好詩集值得你讀一輩子,如果家裡其他書都賣掉了,這本值得留下來反覆讀,直到我們下一次見面,或者,不再見面。
給店裡的熟客人(或奧客):《異鄉人》,卡繆
管你是熟客還是奧客,都該來讀這本,這世界是一個巨大又虛無的組合體,認真去想世界是怎麼運作根本毫無意義,但轉念再想,自己這樣掙扎著求生存又好像有點意義,書裡的主角莫梭對我而言是真實存在的,不需要去討論他開那一槍,是不是誤殺。對了我想多說一句,自從我遇見這本書之後,人生的道路就歪了,一直歪到現在。
給曾經去採訪的採訪者:《如果你愛上一家書店》,劉易斯‧布茲比
我知道這本書絕版了,但要採訪書店,你怎能不讀這本?讀完之後就會知道,古往今來,大部份(包括知名)的書店都沒有賺錢過,也沒有自外於經濟危機,每天開店都是挑戰,更何況要把一家不好賺錢的實體店鋪維持下去,需要多大的,對紙本書的愛與情感,才能如此做?獨立書店不是浪漫的行業,他只是在點著燈,等待愛書人到來。
給總統:《第五號屠宰場》,馮內果
管你是哪一任總統都該買書讀書,而且要每個禮拜買,每個月買,並且公佈書單,不是只有在台北國際書展買(對,我說的就是你)。當一位領導者,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如何玩弄權力與政治,重點是看見人民真正需要什麼?小說很荒謬沒錯,但一個德勒斯登大轟炸死掉13萬人更殘酷荒謬。去想想,人民真正需要的,是一位沒有主見的民選總統嗎?好好做事吧!就是這麼一回事(so it goes)!
看書猜人
我覺得這份書單是永樂座的石芳瑜提供的。(猜錯了!)
感覺是會在永樂座看到的書
►►回顧 2015 閱讀日:【閱讀日常,整點報時】
延伸閱讀:
[not_mobile]
[/not_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