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g sir1

變動的媒體時代,更要從基本的《編輯七力》做起──專訪資深媒體人康文炳

文/何宛芳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為狄更斯《雙城記》拉開序幕的這句名言,總是能精準而犀利的成為許多人所處時刻與處境的註解,對資深編輯、《編輯七力》作者康文炳來說,這句話拿來形容他所處的媒體大環境,也十分貼切。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祝福……就是因為現在混亂,沒有規則可循,所以大家才有機會去嘗試。你當然要付出一點摸索、辛苦、迷茫的代價,但是總不能等規則被建立、贏者脫穎而出,甚至市場已經被寡斷了,已經有跡可循了,又開始抱怨機會好像都被占走了。往好的方面來看,這就是這時代要好好去迎戰的新轉折…在編輯行業上我覺得反而是一個幸運,對新世代是一個幸運……。」

面對轉折,康文炳有其一套獨特的對應之道,「也許我是個歷史主義者,我喜歡回望。很多事、很多時刻,我們必須回望,才能曉得我們此刻來到這裡的原由…」。

擁有 30 多年記者、編輯經驗的他,時常透過回顧自己的工作筆記,來校正各階段的職涯定位;當 50 歲關卡來臨時,康文炳更仔細地,將這些筆記進行系統性整理,甚至自己掏腰包影印給朋友參考。隨著筆記漸漸在網絡裡流傳開來,也引起了出版社的注意,《編輯七力》一書,於是誕生。

媒體的挑戰,來自不再紮實的基本功

在這個網路世代,我們到底為何還需要一本紙媒體編輯的書?或是,這本書又如何能為現今的媒體亂象帶來解方?這或許是大多數人初次看到《編輯七力》時,心裡跳出來的一個大問號,但是這對康文炳來說,卻絲毫不是問題。

在他來看,媒體的衰落,根本不能全然歸因於網路或閱讀行為改變所帶來的挑戰,而是導因於人力養成與編輯專業的弱化,換句話說,這本書,也可說是一本回應產業變化的編輯教戰手冊。

康文炳認為,無論是實體、虛擬、紙媒或網路,作為媒體最根本的編輯基本功,其實從未改變:「不管是傳統的編輯人或是數位的編輯人,我們共同的基礎都是編輯人,編輯就是你的基本功……,當你沒有基本功的時候,數位時代一來,你做的東西一樣是不合格。所以我覺得,媒體行業的衝擊可能不是在載具、媒體性質的轉變,而是人力的凋零!」

他進一步說明,過去媒體的專業,很大一部份都是由「做中學」,並靠著師徒制來細密傳承;新手記者剛入行,會有一段時間來「暖身」,並由資深前輩手把手指導,再加上當年中時、聯合兩大報系壁壘分明,人才極少流動,也讓報社更願意投資在媒體新手的培養。

然而,八〇年代末期報禁開放,卻間接傷害了這樣的人才培養機制。一夕之間出現的人力缺口,讓菜鳥只能硬著頭皮上戰場,而其後頻繁的挖角,也讓媒體失去了培養新人的動力……。

人才培育失靈,媒體的一路向下,也就成了必然的橋段。

試圖用一本書,建立媒體的基本溝通架構

「基本上這個行業是從做中學…當你走到某個位置,回頭看起來,才知道原來是怎麼回事…才知道如果有一本書、一個人跟你講這行業的大結構,或給你一個比較全觀的描繪,我覺得對工作者是很有幫助的。」

kang sir 2

回首過往,康文炳也發覺自己在編輯專業上的成長,主要來自兩個階段:一是因為《明日報》收攤被轉至《壹週刊》,其二則是參與《數位時代》雜誌的改版。《壹週刊》的編輯、採訪合一制,讓他可以完整參與內容的產製流程,改版的經驗則是讓他可以從媒體與內容的定位出發,根本性地重新思考「編輯七力」的各個面向,此外,這也是他深刻感受到「成長性工作團隊」可以帶給工作者的刺激。

康文炳回憶,那時的自己,只要遇到與團隊討論出現知識落差時,就會回頭去找書讀,也開始體認到媒體經營不能完全靠「經驗值」或直覺,諸如「我覺得這個圖怪怪的、這個標題不好」等等的泛論,並不能帶來有效率的溝通。

「經驗要被制式化,這本書要扮演的就是這個角色,我希望建立一些編輯的共同架構跟語言…大部分的人都累積了或多或少的經驗,但是經驗都沒有被系統化,這(本書)可以是兩邊的橋樑,至少是管道之一。」他說。

熱情是新一代媒體人的最大資產

不過,即使現在的媒體面臨了諸多環境的不友善,康文炳仍然對未來的發展,有著樂觀的期待,而他認為有機會推動媒體改變的,就是新一代媒體人的熱情。

「編輯有兩個主要的本質,這兩個本質誰都很難逃脫得了,一個就是你為五斗米工作,一個就是你為理想而工作。」

康文炳觀察,與自己同輩的媒體工作者,為「五斗米」工作的成分還是較高,時間一久就容易壓縮自己,甚至遺忘自己的熱情;而年輕一輩的媒體工作者,卻不是這樣:「他們更清楚自己要做什麼,而不會太在意金錢,在這個情況下,他們會勇於創刊,」這也同時可以解釋近年來小眾媒體勃發的現象。

雖然許多小眾媒體目前還會有過於強調視覺或編輯較為粗糙的問題,但假以時日,在熱情的催化下,他們極有可能帶來媒體生態的不同光景。

「我們這世代比較刻謹,所以我們會一步一步去學,但是因為我們缺乏熱情,我們可以認真做到八十分,但是我們永遠在組織裡面,我認為剩下的二十分是熱情…,也許他們(年輕媒體人)會更需要編輯七力。他們的視覺風格很強,這個能力不該被壓抑,而是其他的能力要再提升,他們需要熱情跟技術的平衡。」

熱情與技術平衡之時,或許也就會是媒體從谷底翻身的時刻了。

《編輯七力》延伸閱讀書單(書名/延伸面向)

  1. 在「沒有問題」裡找問題》/ 思考
  2. 品牌22誡》/定位力
  3. 資訊焦慮》/選題力
  4.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結構力
  5. 給年輕記者的信》/採訪力
  6. 寫作的祕密》/寫作力
  7. 《版面设计基础》/視覺力
  8. 大腦決策手冊》/標題力
  9. 創新的本質》/製作人的誕生
  10. 投手的心靈密碼》/總編輯的修煉

延伸閱讀:

《編輯七力》,立刻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