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from Flickr CC by Aleister Kelman

酒量再差,一個晚上也要喝個兩三攤,日本人到底多愛喝?

文/侯力元

常見的日劇結尾處理方式,就是讓大家一起喝一杯:不管是通力解決刑事案件的前輩後輩;還是與客戶簽訂商業契約的上司下屬;決定要試著在一起的青年男女,到了一集的最後,這些重要角色聚集在霓虹璀璨的繁華街上,相偕走進一間老闆親切迎上前來招呼的熟店。警探片出現燒鳥店的機率比較高;商業片大多是去 Snack 小酒館找媽媽桑;愛情片可能就挑時髦一點的餐酒館。有參與這一集演出的相關角色,全湊在一起,慢悠悠地把整集劇情做一次總回顧;並且會有人聊出一些關鍵字,或是同時發生了某事件,引導主角邁進下一集的危機。

無論是什麼類型的日劇,什麼樣的角色設定在哪種店面,只要劇情發展到這一幕,少不了都要喝酒。清酒、燒酌、啤酒、沙瓦、水割、調酒等等,有的故事設定纖細,某人固定飲用某種酒,有其精神意涵與人物象徵;有的則是貪圖通俗的美感,人手一杯玻璃酒杯的馬丁尼或紅酒。

這些深入常民生活的劇情,詮釋了日本人有多愛喝,尤其上班族為了應酬,一個晚上常有二次會、三次會,相同的或不同的乾杯班底換來換去,先來後到,坐著喝站著喝,店裡店外都能喝。雖然愛喝,日本人卻沒有展現出酒量過人的形象,根據一些或嚴謹或鬆散的調查與統計,東北、北海道和南九州是最能喝的地區,其他地方如關東、中部、近畿、中國,乃至全日本國土境內有一半以上的飲酒者酒量表現普普。

即使酒力不佳,下班和同事喝一杯,說些垃圾話紓紓壓,卻是日本上班族非常重要的人際交往。下班後的一杯,和日本小孩子下午三點的點心時間一樣,是由來已久的常民習慣;較諸臺灣,應該就像凌晨的豆漿店,收容了一批批夜店狂歡完的酒客。若沒有辦法打入這種夜飲會,基本上就算是被排擠了;務必在最短的時間內,想辦法讓自己在整間會社裡,找到一兩個小聚的依靠。

我倒是相信,日本人應該很能裝醉賣傻,喝不過幾杯,吃下肚的唐揚炸雞都還沒消化,酒精就開始發作了。兩杯清酒,說話就開始大聲;再一杯水割或調酒,走起路來就搖晃顛亂。以日本人愛喝的程度,這種輕薄得像笑話般的酒量,讓人以為這一切的醉態根本就是裝的,平常拘謹嚴肅的意志,怎麼可能單靠兩三滴酒精,就把武裝卸得乾乾淨淨,分明是從杯裡募個藉口裝瘋罷了。

日本的便利超商可以輕易買到各色各樣的下酒小菜,甜食鹹點都有,冰櫃裡的酒類飲料,也是一應俱全。而小酒吧與吃食燒烤店,圍繞著車站與會社附近的路地巷裡遍地開花,開得比其他店家還晚,過了十二點還在營業的亦常有所聞。

※ 本文摘自《微醺告解室》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