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x628-cindy01

莊祖欣:日復一日的規律生活太沉悶,需要異想天開的畫面來調劑

文/李雪如

大學畢業就為愛走天涯的莊祖欣,婚後住在德國西部的寧靜山區小鎮拉得弗森林(Radevormwald),從一句話都不會到現在說得一口純正的德文,她學畫畫、學聲樂,並成為小鎮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不僅教德國人中文、寫書法丶畫水墨畫,帶領一個由華人和德國人組成的華語合唱團,現在更教起了難民小朋友德文,生活過得多彩多姿。

異國婚姻聽起來浪漫,可是要從原先習慣的城市生活抽離,到一個陌生的鄉下地方重新開始,其實並不容易。

「到了德國以後,我才知道自己是個歷史座標是 0 的人,在臺灣,別人可以藉由讀什麼學校、說話的口音,判斷你是個什麼樣的人,可是在德國,人家不知道要如何(把我)歸類。」剛到拉得弗森林,莊祖欣還不像現在手上「業務」那麼多,每次媽媽或朋友打電話來,她不是在燙衣服,就是在帶小孩,更讓她覺得自己很渺小。

莊祖欣的丈夫安德烈跟她說:「妳可以做任何妳想做的事。」

到美術學院學畫畫,老師也叫她要「be yourself」,做自己。從小學書法的她,臨摹大師字帖可以模仿得唯妙唯肖,可是德國的老師卻說畫畫不能像,還要找到自己的風格……。

真正的自由排山倒海湧來,反倒讓莊祖欣一時間不知所措,不禁反問:「我是什麼?沒了父母、社會的期望,我要做什麼?」

遠在異鄉,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莊祖欣開始真正思考、做自己想做的事。她想畫畫,她想唱歌,還好,後續一切也像安排好的巧合,接二連三而來。

莊祖欣第一次開畫展時,請來母親范宇文(知名聲樂家)獻唱,正巧提供場地的餐廳老闆友人中有位聲樂老師,正在尋找魔笛中的女主角。雖然沒聽過莊祖欣唱歌,但聲樂老師相信「虎母無犬女」,便向她提出邀約,就算唱歌不行,至少還能幫忙畫布景。

那時的她本來就想唱歌,但當地並不像臺灣,到處都有 KTV 可以解悶,婆婆建議莊祖欣加入教會唱詩班,只不過那裡的唱詩班也跟她的想像不太一樣,成員都是一群老奶奶,年齡最大的是 85 歲,第二年輕的竟然也 65 歲了,這要當年才 26 歲的莊祖欣如何是好?

「在鄉下的生活實在太無聊,太想跟外界接觸,這對我來說,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好事。」莊祖欣至今回憶仍掩不住興奮。

5 年前,Facebook 讓莊祖欣和國中同學們又重新搭上線,知道她住德國以後,大家都對她的生活充滿好奇:「住德國都吃些什麼?」「是不是都用大家熟悉的德國品牌?」為了讓親朋好友們更了解她的生活,莊祖欣開始寫部落格。在重拾了畫筆,也繼承了母親的衣缽成為女高音之後,莊祖欣又自然而然,多了這個作家的身分。

生活點滴,都是拉得弗森故事的靈感泉源

這些沉寂了 18 年的故事,有些不全然是美好的回憶,例如車子拋錨、偏頭痛,莊祖欣卻用魔幻的筆法,讓故事變得輕鬆又有趣,更為拉得弗森林這地方增添了一絲神祕色彩。

比方新書《拉得弗森林異童話》其中一篇〈偏頭痛〉的故事,莊祖欣因為偏頭痛想上網查有沒有什麼偏方,卻找到一個舉辦「偏頭痛徵畫比賽」的網站,比賽規則是把頭痛的感覺、徵兆、心情⋯⋯用色彩線條畫下來,材料大小不拘。在這個想像的畫畫比賽中,莊祖欣本人不但以「走音Disco」為藝名參賽,書中所收錄的其他參賽者畫作,其實也都由她一手包辦。

〈瑪黑島的大蜈蚣〉裡寫到蜈蚣報恩,招待莊祖欣一家到島上免費旅遊,事實上是安德烈和小孩三個大男生跑去潛水,把她晾在一邊。這些芝麻蒜皮的小事,莊祖欣不想抱怨傳遞負能量,就用另一種角度把它寫出來。

寫到土撥鼠和媽媽吵架〈丘丘和Cindy〉,則是莊祖欣自己遇到的親子教養問題。「孩子在德國的成長方式,和在臺灣很不一樣,」莊祖欣沒辦法用當年父母教育她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遇到孩子頂嘴,沒有晚輩、長輩的區別,還得像平輩一樣尊重他們。

為了讓兩個孩子學中文,莊祖欣軟硬兼施,但他們就是不學,所以有了用孩子語氣寫的〈漢字勞改營〉,一個不想練習寫漢字的 14 歲少年,在睡夢中被送進了漢字勞改營,只能每天挖馬鈴薯換取字卡作為工資。

1200x628-cindy02

別讓恐怖攻擊,摧毀人與人的信任

當初,同學鼓勵她寫部落格時,莊祖欣也曾懷疑:「誰想知道一個住在森林的化外之民的生活?」但動筆後,她發現不管是住在城市或鄉下,大多數人的煩惱其實都差不多,在日復一日的規律生活中,大家都需要一些異想天開的魔幻畫面來調劑,而日漸累積起來的人氣,也讓她即使身在森林小鎮,也有機會為讀者帶來多元的觀點。

近來,歐洲難民問題引起全球關注,莊祖欣所居住的拉得弗森林收容了 1,000 多名難民,她自己也以「外國人比較了解學德文的瓶頸」為由說服小學校長,讓她教難民小朋友德文。

即使媒體不停報導著日前接連發生的恐攻事件,並放大隨著難民而來的不安情緒,民眾也人心惶惶地流傳著儘量不要去歐洲旅遊,避免前往諸如演唱會、足球場的公共空間。但有著與難民親身互動經驗的莊祖欣,仍然抓緊各個新書發表會、專訪的機會,鼓勵大家多到歐洲旅遊。

正因為恐怖攻擊分子自己就是生活在極端、恐懼、不安的環境中,所以才想要破壞社會原有的公權力和秩序,企圖瓦解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如果隨之起舞,不就反而順了他們的意圖?她認為,人生在世本來就有風險,一個人可以為了躲避風險都不出門,也可以盡情追求自己想要的快樂,「至少你踩下了你的足跡,曾經吶喊、嘶吼過!」

生活中的確存在著各種無法控制的變數,但至少,我們可以選擇自己要如何詮釋這個世界。

延伸閱讀:

  1. 《拉得弗森林的藝術家》,立即前往試讀►►►
  2. 《拉得弗森林異童話》,電子書籍將於 Readmoo 電子書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