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From Flickr CC BY Rob Milsom

「視失業危機為創作轉機」的推理小說作家:李‧查德

文/黃羅

還記得《哈利波特》這套賣翻全球的奇幻小說是怎麼誕生的吧?一切都是從羅琳沒了頭路開始萌芽。無獨有偶的是,另一位英國作家李‧查德(Lee Child,1954– )也是在差不多的情況下,步上了暢銷作家的生涯,他們倆的共同點就是「視危機為轉機,終至扭轉頹勢」。

躬逢其盛英國電視黃金時期

一九五四年,本名吉姆‧葛蘭特(Jim Grant)的李‧查德,生於英格蘭中部的考文垂市(Coventry),成長於伯明漢市(Birmingham),他拿到獎學金就讀的高中,正好是《魔戒》作者托爾金(J.R.R. Tolkien)念過的學校。二十歲的時候,他到雪菲爾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念法律,但是他志不在此,反而到劇場兼差工作。畢業後,進入曼徹斯特(Manchester)的「格拉那達電視台」(Granada Television)上班,這一待就待了十八年,他以戲劇指導的身分參予了〈新娘頭回眸一顧〉(Brideshead Revisited)、〈王冠裡的珠寶〉(The Jewel in the Crown)、〈主要嫌犯〉(Prime Suspect)、〈爆竹〉(Cracker)等多齣影集,這段期間正好是英國電視史上的黃金時期。

晴天霹靂視危機為轉機

然而好景不常。一九九五年,四十歲的李‧查德休完假回到家,聽取答錄機留言,沒想到其中一通居然說:「不用回公司上班了,你被開除了!」他探究原因,得到的答案是公司要進行整頓。就這樣,李‧查德失業了,他必須找一份新的工作。身為一位愛書人,他突然發現這個別人眼中的危機,其實可能是自己的轉機。他花六塊錢買了筆和稿紙,坐下來寫了他的第一本小說《地獄藍調》(Killing Floor),從此寫作就變成他全新的事業。李‧查德曾經跟他的朋友表示:「我必須工作……可是,選擇寫作的道路並非我的本意。如果停下來什麼事都不做,那我一定會餓死。」

冒險故事儼然紙上「公路電影」

李‧查德這個筆名的由來有個趣聞。當年葛蘭特之所以選了 Child 這個姓氏,那是因為他的小說在書店上架時,會跟錢德勒(Chandler)和克莉絲蒂(Christie)兩位大師的著作擺在一起,這樣比較容易被讀者注意到。幸運的是,《地獄藍調》拿下當年「安東尼獎」(Anthony Awards)的「最佳新人作品」,也捧紅了書中男主角「浪人偵探」傑克‧李奇(Jack Reacher)。這個角色的原型,是以李‧查德少年時代的偶像為範本:一位二次大戰英國皇家空軍的飛行員米奇‧馬丁(Micky Martin)。此人並非詹姆斯‧龐德那一號人物;他是個瘋子,也是個實戰經驗豐富的飛行員與戰爭英雄。《地獄藍調》的叫好叫座,自然促成了系列作的延伸,這一系列的李奇探案已在全球創下數百萬冊的銷量,而李奇周遊美國伸張正義的冒險故事,儼然形成一種紙上的「公路電影」,至今出版了十九部之多。

李‧查德已婚,一個女兒已經長大成年。儘管過分節食又不肯運動,但是他的體型卻相當高瘦。李‧查德目前有三個家:他在曼哈頓有間公寓、在法國南部有棟鄉間小屋,另一個則是在兩地往返旅行時的飛機艙內。待在美國的時候,他習慣開馬力特強的捷豹跑車,閒暇之餘喜歡閱讀、聽音樂、觀賞馬賽足球隊的賽事,也愛看洋基隊的棒球比賽,說不定他還是「台灣之光」王建民的粉絲。二○○九年,曾經擔任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的主席。二○一三年,獲頒英國犯罪小說協會的鑽石匕首獎。


推薦首選:《索命訪客》,2000。
必讀傑作:《61小時》,2010。

※ 本文摘自《名偵探的推手》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