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個關鍵步驟,翻轉障礙
文/萊恩‧霍利得(Ryan Holiday) 譯/蔡孟璇
這一刻,客觀地判斷。
這一刻,無私地行動。
這一刻,心甘情願地接受一切外在事件。
那就是你所需的一切。──羅馬皇帝奧理略
這件事就橫亙在你眼前,這個難題,這個阻撓你做想做的事的阻礙,這個令你感到挫敗、倒霉、棘手、意料之外的問題。如果這個你怕得要命,或偷偷希望它永遠不要發生的事情,其實沒有那麼糟呢?要是它其實蘊含著或本身就能帶來某些利益呢?你會怎麼做?你覺得大多數人會怎麼做?或許他們會做的和你現在正在做的事一樣,就是「什麼都不做」。
誠實一點吧!多數人會停滯不前。無論我們的目標是什麼,多數人在面對諸多障礙時,都只會呆坐不動。
我們希望事實不是如此,但它偏偏是這樣。
阻礙很清楚。在大環境上,我們要面對腐敗的制度、節節高升的失業率、暴漲的學費,以及快速更替的科技。而在個人方面,身高太矮、年紀太大、個性懦弱、沒權沒勢、壓力過大、人脈不足、缺乏後盾和自信不足。看!我們多麼擅長將障礙物分門別類啊!
每個人面對的阻礙不盡相同,但是反應卻如出一轍,包括恐懼、挫折、困惑、無助、沮喪、憤怒。你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但彷彿有隱形敵人將你團團圍住,讓你無法動彈。你努力要前往一個地方,但總是被擋住去路,障礙總是陰魂不散,困住你的每一個行動。你僅剩的一點點自由,讓你誤以為自己還能行動,而無法堅持到底或突破困境全是自己的錯。
我們不滿意工作、人際關係、自己在這世界上的位置。我們努力要去到某個地方,但前方總是有重重阻礙。所以我們什麼都不做。
我們埋怨老闆、怪罪經濟、責備政客、怨懟他人,或嫌棄自己是個失敗者,或者直接斷定目標本來就不可能達成。但其實只有一件事出錯了,那就是我們的態度與處理方式。
把障礙轉換為優勢的方法
多不勝數的課程與書籍致力探討如何成功,但沒有人告訴我們如何克服失敗、面對困難、處理並戰勝障礙,所以我們被困住了。面臨來自四面八方的夾擊時,許多人不知所措、煩躁易怒、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好。
不過,並非每個人都動彈不得。有些人能將那使人深陷泥沼的障礙轉化為前進的跳板,這著實讓人肅然起敬。他們是怎麼辦到的?祕訣是什麼?
更令人費解的是,前幾個世代的人面臨了更棘手的難題,而且他們的安全網更小、工具也更少。他們所遭遇的問題和我們必須面對的沒什麼不一樣,甚至還得面對那些他們已經為後代子孫解決的問題。然而,我們依然陷入了困境。
這些人到底擁有什麼特質?我們錯過了什麼?答案很簡單,我們需要的是理解、欣賞人生路上的阻礙,並針對障礙採取行動的方法與架構。
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擁有這種力量,對他而言,就是保持頭腦冷靜與自律。偉大的雅典演說家狄摩西尼(Demosthenes)擁有這種力量,對他而言,就是不斷行動提升自我能力。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也擁有這股力量,對他而言,那就是謙卑、忍耐,以及慈悲的意志。
除了和我們一樣必須承受日常生活的各種挫折之外,其中有些人還身陷難以想像的可怕處境,像是被監禁或染上惡疾。他們面臨著競爭對抗、政治阻力、戲劇性的轉折、遭逢抗拒、保守主義、崩潰、壓力,以及經濟災難等等,甚或更糟的事。
在經歷了種種壓力之後,這些人蛻變了。就像 Intel 前執行長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描述企業在經濟不穩定時會有的變化:「壞公司會被危機毀滅,好公司會撐過危機,優秀的公司則會因危機而變得更好。」優秀的人正如優秀的公司,總會找到辦法將弱點轉變為力量。這是個非常了不起、甚至是很感人的功績。你現在所面對的難題,可能正是他們遇到的阻礙,他們卻有辦法利用它往前邁進。
結果顯示,這就是歷史上偉大人物的共通點。障礙為他們的雄心烈火添加了燃料,一如氧氣之於火。什麼都阻止不了他們,他們不會因為氣餒而停下腳步。每一個障礙都只會讓他們內心的熊熊烈火燃燒得更猛烈。
這些就是徹底翻轉阻礙的人,他們貫徹奧理略的話語、遵循著西塞羅(Cicero)稱為「真正的哲學家」斯多葛學派追隨者的腳步,儘管他們從未讀過這個學派的著作。他們有能力看見障礙的真實面貌,擁有因應逆境的巧妙智慧,還有過人的意志以承受這個經常超越他們理解與控制的世界。
誠實一點吧!大多數時候,我們並不是身陷難以忍受的可怕處境,而是要面對重大但不致命的挫折,或是處於不那麼有利的情況。或者,我們努力想要完成一件困難的事,卻發現自己疲於奔命、腸枯思竭,或是被打敗了。沒問題,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這些情況。
你可以逆轉勝!從中發現有利之處,將它作為燃料。
這很簡單。簡單,但不容易。
困境是我恣意揮灑的畫布
有個古老的禪宗故事,說的是有位國王發現他的人民日益懶散,渾渾噩噩地過日子。他很想做點改變,於是在主要道路上放了一塊大石頭,堵住進城的路。然後躲在附近,觀察大家的反應。
人們會如何反應呢?會團結起來移開石頭嗎?還是放棄搬移,打道回府呢?國王看見人們一個又一個在阻礙前折返,或者頂多隨便試一下就放棄了,他愈來愈失望。許多人開始埋怨國王,或怪自己運氣不好,或對大石頭擋路造成的不便怨聲載道,但沒有人採取行動。
幾天後,有個農夫進城來,看到石頭堵住通道,便試圖將大石頭推到路旁。他靈機一動,跑進附近樹林裡,尋找能用來作為槓桿的工具。他帶回一根大樹幹,將樹幹製成槓桿,然後用它將巨石移開。石頭下藏著一袋金幣及國王寫的紙條,上面寫著:
「路上的障礙可以成為通道。
永遠不要忘記,每個障礙裡,都存在著改善現況的機會。」
是什麼讓你裹足不前?
是物質、身體因素嗎?體型、種族、距離、殘疾、金錢?
還是心理障礙呢?恐懼、不確定性、缺乏經驗、偏見?
或許是人們不把你當一回事,或你覺得自己的年紀太大,或你缺乏支持、資源不足。也可能是法律規定限制了你的選擇,或者是責任義務限制了你。又或者是錯誤的目標與自我懷疑。
無論是什麼,你碰上了。我們都碰上了。
而且這些都是阻礙。我懂,沒有人否認這一點。
但是看看前人的經驗。有天生身材矮小的運動員、視力不好的飛行員、思想前衛的夢想家、各種種族的人、輟學生與讀寫障礙者。私生子、新移民、暴發戶、堅持己見的人、信仰堅定的人,以及做夢的人。或者,還有那些出身寒微、身處艱困環境的人,那些長期遭受生命威脅的人。他們身上發生了什麼事呢?
真的,有太多人放棄了,但有一些人並沒有放棄。他們挑戰自己要「加倍地好」。他們會更加努力,尋找捷徑與突破點,從人海中找出盟友,到處嘗試。每件事都是他們必須逆轉的障礙。
然後呢?他們把握住潛藏在阻礙中的機會,做了一些特別的事,我們可以效法他們。
無論是求職遇上困難、對抗社會歧視、面臨資金短缺、困在一段糟糕的感情裡、和兇猛對手鬥得難分難解、總是似乎管不動的職員或學生,或者處於創意難以發揮的階段,我們都必須知道,一定有出路的。以不放棄的人們為榜樣,遭遇險阻時,將它化為優勢。
無論是在政界、商界或藝術界,所有的偉大勝利,都離不開利用創意、專注與膽量調配而成的濃烈雞尾酒來解決惱人的問題。當你立定目標,阻礙其實是在教育你如何抵達你想要去的地方,它會為你開鑿一條路。「傷害你的東西,會指導你。」班哲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如是說。
今天,大多數的障礙皆來自內心,而不是外在環境。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人們生活在歷史上最繁榮的時代之一。我們要面對的敵人與致命的疾病比以往更少,安全網更大。然而,世界依然很少完全依照我們想要的方式發展。
我們雖然沒有和自己作對的敵人,卻有內心的緊張、職業上的挫折、達不到期許的沮喪感;我們有「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總是消極接受現況,不願意用行動改變,我們也依然有著人類永遠都逃不掉的情緒衝擊,像是哀傷、痛苦與失落。
許多問題都源自擁有太多:科技快速更迭、垃圾食物充斥、總是告誡我們該如何過生活的傳統。我們變得懶散、不懂得反思,而且害怕衝突。好的時代也可能是軟化劑,太過富足也可能變成障礙,許多人都證明了這一點。
我們這一代比過去更需要克服障礙、在混亂中蓬勃茁壯的方法。這種方法必須幫助我們逆轉問題,將問題當作繪畫大師恣意揮灑的畫布。這種靈活的方法無論是對企業家或藝術家、征服者或教練,都一樣管用。無論你是努力奮鬥的作家、智者,或勤奮工作的球僮,這個方法都適用。
破繭而出很簡單,但不容易
「克服障礙」包含三個關鍵紀律。
首先是我們如何看待特定問題,亦即態度和視角,再來是主動粉碎障礙並轉化為機會所需要的能量與創造力,最後是培養並保持能處理失敗與困境的內在意志。
認知、行動和意志是三種相互依賴、彼此相關的紀律。
這是個簡單的過程。但再次強調,它並不容易。我們將從歷史、商業與文學上的例子回顧善用這些紀律的人。從各個角度觀察每個紀律裡的特定例子,我們會學到如何擁有這樣的態度,並且掌握其中的巧妙智慧,而這麼做就會發現如何在眼前的門被關上時,找到新的出口。
無論是無法達到目標或是困在逆境中動彈不得,我們都可以從眾多實踐者的故事中學到如何處理常見難題,並應用在我們的生命中,因為阻礙不僅是意料之內,也應是我們要擁抱的。
擁抱?
是的,因為這些阻礙正是考驗自己、嘗試新事物、讓自己獲得最後勝利的絕佳機會。
障礙就是道路。